手抄本妙法蓮華經,宋雕版《梅花喜神譜》,幾十件珍貴宋拓,上博傾囊而出,“玉楮”流芳,熠熠生輝!

“玉楮”原意是玉做的葉子,是對紙張的美稱。

2023年5月16日— 8月13日,上海博物館舉辦“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此次展覽精選出66部宋元時期的寫本、刻本和拓本。宋元時期紙張仍然金貴,以“玉楮流芳”爲此次展覽命名,不僅指宋元古籍名貴,也指書籍內容流芳後世。

展廳現場(來源:澎湃新聞)

古籍是中華民族歷史記憶和思想智慧的重要載體,既具有物質屬性,也具有精神屬性。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在古籍中得以傳承和延續。

宋元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國古籍發展史上的黃金階段。 這一時期,造紙術進入成熟階段,制墨術步入轉型發展期,印刷術更是臻於至善。 該時期的古籍,主要以紙張爲載體,有卷子裝、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等裝幀形式,採用手書傳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製作方式。 無論字體、版面、裝幀,宋元古籍都體現出了藝術之美,因而也成爲歷代藏家的篋中珍寶。

長按識別 一鍵購書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5月

定價:280.00元

兩件珍罕北宋寫本

《妙法蓮華經》

海上鑑藏巨擘吳湖帆鎮宅之寶之一

宋刊孤本

《梅花喜神譜》

現存最早的李白詩歌注本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宋代最重要杜甫詩注本之一

宋刻孤本

《杜工部草堂詩箋》

現存最早王安石文集

海內孤本

《王文公文集》

中國法帖之冠、叢帖始祖

最善本與修內司本齊出

《淳化閣帖》

作爲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首批上海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上海博物館一直高度重視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保護和展示工作。上博收藏有宋元古籍數十部,這些古籍多爲至精至美的稀見善本,甚至孤本,兼具版本文獻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

長按識別 一鍵購書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5月

定價:280.00元

上海書畫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爲此次展覽的配套圖錄,全書分爲“翰墨斑斕”“古槧生輝”與“寶拓傳真”三大部分,收錄宋元古籍66件,其中不少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與《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每件珍品前均有上海博物館專家撰寫的鑑賞文字,詳細介紹古籍的版本、形制、時代、內容、鑑藏情況以及珍貴性。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先生爲本書撰寫前言,圖版前有上海博物館陳才先生撰寫的《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綜論》與柳向春先生撰寫的《南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探研》兩篇研究文章。

1.

翰墨斑斕

在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前,典籍主要採用手寫傳抄的方式來進行流通。即便是印刷術發明之後,手寫傳抄之本也一直存在於知識流通領域。受制作方式的限制,寫本存世量遠不如刻本,故顯得更加珍貴。相較於印本,有一些寫本的底本來源更爲可靠,文本內容更爲豐富,因而更加具備文獻價值。可以說,寫本一直是古籍中一類特殊而有益的存在。

本書收錄有手寫傳抄本7件。

妙法蓮華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北宋開寶六年(973) 杜遇寫本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漢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最爲通行。自唐代起,多流傳七卷本。

此經全本七卷二十一品,原爲經摺裝,現以所殘存三幅改裱爲手卷。卷幅高27.2釐米、寬231.0釐米。磁青紙,色深藍。捲心高23.8釐米,天頭1.4釐米,地腳1.8釐米。字楷體,黑色金銀,卷首題“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末有杜遇題記,卷後另紙存佛弟子高臥山題跋。本卷爲傳世品。卷前佛畫,一則《釋迦說法圖》、一則《伎樂天圖》。

2.

古槧生輝

雕版印刷術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之一,至遲在晚唐時期已經成熟。到宋代,雕版印刷已經成爲最主要的典籍製作方式。宋、遼、金、西夏等政權都十分重視佛經,共雕刻內典餘次,版約百萬塊。至於外典,以浙、蜀、閩及平水等地爲刻書中心,刊刻雖多,但今存於世者已稀如星鳳。元承宋制,官、私、坊刻三大系統雕刻了大量的經、史、子、集四部典籍,其中不乏精槧佳刻。

本書收錄的雕版印刷古籍34件,其中宋刻本14部,金刻本1部,元刻本19部。

梅花喜神譜二卷

(宋)宋伯仁輯

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華雙桂堂刻本

《梅花喜神譜》,二冊。書高30.4釐米、寬18.2釐米,版高15.0釐米、寬10.4釐米。白口,雙順黑魚尾。上魚尾下鐫卷數,下魚尾下鐫頁碼。左右雙邊。序末有牌記:“婺州金華趙府雙桂堂。”

《梅花喜神譜》按梅花生長的八個階段,刊刻不同姿態的梅花圖一百幅,每幅圖配題名和五言詩一首。此本有黃丕烈、錢大昕等諸多名家題跋。吳湖帆重裱,改爲經摺裝,請時人賦詩填詞並繪梅花圖五幅。孤本。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733)、第一批《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

廬陵歐陽先生文集六十四卷

(宋)歐陽修撰

宋刻本 存二卷

《廬陵歐陽先生文集六十四卷》, 一冊。所存卷數爲卷五十七至五十八,且卷五十七缺卷端葉。書高24.5釐米,寬16.3釐米,版高21.0釐米、寬14.4釐米。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六字。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黑魚尾。館藏《廬陵歐陽先生文集》所存二卷內容爲《集古錄跋尾》。《集古錄跋尾》乃歐陽修爲其蒐集的周秦至五代銅器銘文及碑版拓本所作題記,隨得隨跋,計四百餘篇。該書以拓本時代爲序,並於每條下存原卷次第,是現存最早研究金石銘刻的專著。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3124)、第一批《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

淮海居士長短句三卷

(宋)秦觀撰

南宋乾道刻本(卷中、下配朱之赤抄本)

《淮海居士長短句三卷》,書高25.4釐米、寬16.0釐米,版高20.0釐米、寬16.0釐米。半葉一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版心偶有刻工姓名。有黃丕烈、蔣因培、沈樹鏞、朱孝臧、吳梅、鄧邦述跋,冒廣生題詩,孫雪鴻題記,吳湖帆配圖。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3192)、第一批《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

長按識別 一鍵購書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5月

定價:280.00元

3.

寶拓傳真

與雕版刷印典籍一樣,將碑石或木版上的文字拓印在紙張上,亦可將典籍、文字化身千百,廣爲傳播。以紙張拓印碑版之事,大概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其時已有熹平石經和正始石經的拓本。傳世唐拓本,以敦煌遺書中流入異邦的四種最爲可信。宋拓本紙墨燦然、拓工精良,因而存世數量相對可觀。至於元拓本,因元代國祚較短,往往難以遽定,而多與宋拓混稱。就宋元拓本而言,世人於碑重唐,於帖重宋。

本書收錄宋拓本25件。

樑蕭敷及敬太妃墓誌

(樑)徐勉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蕭敷墓誌》全稱《故侍中司空永陽昭王墓誌銘》,《敬太妃墓誌》全稱《故永陽敬太 妃墓誌銘》,二志合葬於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此剪裱拓本高40.5釐米、寬28.7釐米,帖芯高21.8釐米、寬13.1釐米。《蕭敷墓誌》六開,每頁七行,行十三字。《敬太妃墓誌》四開半,每頁七行,行十三字。正書。有沈兆霖、程恩澤題簽。《蕭敷墓誌》另有李佐賢、徐鬆、吳湖帆、潘靜淑題跋。《敬太妃墓誌》另有何紹基、程恩澤、匡源、李文田、羅振玉題跋。此冊爲傳世孤本,經清道光、咸豐年間劉子敬遞藏。後歸清末吳門收藏家潘曾綬、潘祖蔭父子,再傳至吳湖帆,爲吳氏文物四寶之一。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517)、第一批《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

郎官石柱記

(唐)陳九言撰 (唐)張旭書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刻石 宋拓本

孫伯淵捐贈

《郎官石柱記》,拓本高27.7釐米、寬18.6釐米,帖芯高20.0釐米、寬11.8釐米。唐開元二十九年(741)立碑於陝西西安,原石久佚,宋時已有刻本。此傳世孤本爲剪裱本,計七開。張旭以其“逸行湍飛,奇勢萬態”的狂草書爲世所重,被譽爲“草聖”,而《郎官石柱記》是張旭唯一楷書傳世真跡,歷來書家對其評價甚高。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582)、第一批《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

更多內頁欣賞

王文公文集一百卷目錄二卷

文正公尺牘三卷

九成宮醴泉銘(戚叔玉捐贈)

李思訓碑

淳化閣帖十卷

淳化閣帖十卷

目錄

向上滑動查看完整目錄

一 翰墨斑斕

1

妙法蓮華經(卷軸裝)

(後秦)鳩摩羅什譯

北宋開寶六年(973)杜遇寫本

2

妙法蓮華經(經摺裝)

(後秦)鳩摩羅什譯

北宋開寶六年(973)杜遇寫本

3

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宋)施護譯

北宋淳化五年(994)官府寫本

4

胞胎經

(西晉)竺法護譯

北宋皇佑元年(1049)寫本

孫煜峰捐贈

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南宋紹興四年(1134)民間寫本

6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實叉難陀譯

宋寫本

7

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

(宋)施護譯

宋寫本

二 古槧生輝

8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唐)釋不空譯

北宋開寶八年(975)刻本

9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唐)釋不空譯

北宋開寶八年(975)刻本

1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宋臨安王念三郎家刻本

1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唐)釋澄觀撰

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刻本

12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唐)釋澄觀述,(宋)釋淨源錄疏注經

宋兩浙轉運司刻本

13

金剛記外別解

(宋)釋觀複述

南宋刻本

14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失譯人名

金皇統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解州天寧寺刻趙城金藏本

15

梅花喜神譜

(宋)宋伯仁輯

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華雙桂堂刻本

16

杜工部草堂詩箋

(唐)杜甫撰,(宋)蔡夢弼箋

宋刻本

17

乖崖先生文集

(宋)張詠撰

南宋嘉定間郭森卿刻本

孫伯淵捐贈

18

廬陵歐陽先生文集

(宋)歐陽修撰

宋刻本

19

王文公文集

(宋)王安石著

南宋紹興龍舒郡齋刻公文紙印本

王南屏、房淑嫣捐贈

20

謝幼槃文集

(宋)謝薖撰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撫州州學刻本

21

淮海居士長短句

(宋)秦觀撰

南宋乾道刻本

22

後村居士集

(宋)劉克莊撰

宋刻本

23

儀禮圖

(宋)楊復撰

元崇化餘志安勤有堂刻本

徐森玉捐贈

24

監本附音春秋穀梁註疏

(東晉)範寧集解,(唐)楊士勳疏,(唐)陸德明音義

元刻明修本

25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宋)毛晃增注,(宋)毛居正重增

元刻本

26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元刻明修本

徐森玉捐贈

27

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元大德十一年(1307)建康路儒學刻明南京國子監遞修本

28

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元天曆二年(1329)刻明遞修本

徐森玉捐贈

29

通鑑續編

(元)陳桱撰

元至正間顧逖刻本

30

宋史岳飛傳 嶽忠武廟名賢詩

(元)脫脫等撰 (元)釋可觀等錄

元刻元明遞修明印本

徐森玉捐贈

31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

(宋)滕珙輯

元泰定元年(1324)梅溪書院刻本

徐森玉捐贈

32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

(宋)真德秀撰

元刻本

33

大方廣佛華嚴經

(東晉)佛陀跋陀羅等譯

元至元杭州路餘杭大普寧寺大藏經局募刻本

34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隋)闍那崛多譯

元至元杭州路餘杭大普寧寺大藏經局募刻本

35

金剛場陀羅尼經

(隋)闍那崛多譯

元至元杭州路餘杭大普寧寺大藏經局募刻本

36

大乘莊嚴經論

(唐)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元至元杭州路餘杭大普寧寺大藏經局募刻本

37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註,(元)蕭士贇補註

元建安餘氏勤有堂刻明修本

徐森玉捐贈

38

增廣註釋音辯唐柳先生集

(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說註釋,(宋)張敦頤音辯,(宋)潘緯音義

元刻本

39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撰

元天曆元年(1328)範氏褒賢世家家塾歲寒堂刻本

40

文正公尺牘

(宋)范仲淹撰

元后至元三年(1337)範氏歲寒堂刻本

41

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

(宋)謝枋得輯

元刻本

三 寶拓傳真

42

樑蕭敷及敬太妃墓誌

(樑)徐勉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43

孔子廟堂碑

(唐)虞世南撰並書,(唐)睿宗李旦篆額

唐貞觀初刻宋建隆乾德間重刻 宋拓本

44

九成宮醴泉銘

(唐)魏徵撰,(唐)歐陽詢書

唐貞觀六年(632)刻石 南宋末拓本

戚叔玉捐贈

45

九成宮醴泉銘

(唐)魏徵撰,(唐)歐陽詢書

唐貞觀六年(632)刻石 南宋末拓本

46

九成宮醴泉銘

(唐)魏徵撰,(唐)歐陽詢書

唐貞觀六年(632)刻石 南宋末拓本

沈同樾捐贈

47

皇甫誕碑

(唐)于志寧撰,(唐)歐陽詢書

唐貞觀間刻石 南宋拓本

戚叔玉捐贈

48

碧落碑

佚名撰

唐咸亨元年(670)刻石 北宋拓本

49

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記,(唐)釋懷仁集王羲之書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北宋拓本

戚叔玉捐贈

50

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記,

(唐)釋懷仁集王羲之書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北宋拓本

51

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記,(唐)釋懷仁集王羲之書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52

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記,(唐)釋懷仁集王羲之書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53

懷仁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撰記,(唐)釋懷仁集王羲之書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54

姜遐碑

(唐)姜晞撰並書

武周天授二年(691)刻石 宋拓本

55

李思訓碑

(唐)李邕撰並書

唐開元八年(720)六月刻石 北宋拓本

56

麓山寺碑

(唐)李邕撰並書

唐開元十八年(730)刻石 宋拓本

57

麓山寺碑

(唐)李邕撰文並書

唐開元十八年(730)刻石 南宋拓本

58

郎官石柱記

(唐)陳九言撰,(唐)張旭書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刻石 宋拓本

孫伯淵捐贈

59

大字麻姑仙壇記

(唐)顏真卿書

唐大曆六年(771)刻石 宋拓本

60

大字麻姑仙壇記

(唐)顏真卿書

唐大曆六年(771)刻石 宋拓本

曾越筠捐贈

61

李玄靜碑

(唐)柳識撰,(唐)張從申書,(唐)李陽冰篆額

唐大曆七年(772)刻石 宋拓本

62

小字麻姑仙壇記

(唐)顏真卿書

唐大曆六年(771)刻石 宋拓本

63

茶錄 黃庭內景經

(宋)蔡襄撰並書 傳(晉)王羲之書

北宋治平元年(1064)刻石 宋拓本

孫伯淵捐贈

64

蘭亭續帖

佚名摹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65

淳化閣帖(修內司本)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 宋拓本

66

淳化閣帖(最善本)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 宋拓本

書影

長按識別 一鍵購書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5月

定價:280.00元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繫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