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有跡可循 4疾病是警訊:很多人中

研究發現,精神疾病、腦功能障礙、輕度認知障礙及心臟病,都可能導致大腦功能退化,增加失智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每個人都怕老了會失智,成爲家人的負擔。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失智症並非單一途徑所導致,包括精神疾病、腦功能障礙、輕度認知障礙及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導致大腦功能退化,這項發現未來可望用於失智症預防與診斷,爲患者打造個人治療計劃。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項研究刊登在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美國研究團隊分析超過2萬4000位患者的數據,找出4種導向失智症的關鍵病程的路徑,包括精神疾病、大腦功能障礙、輕度認知障礙與心血管疾病,每條路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可以應用於特定的人羣,這可能有助於醫生更快地識別患者的疾病。

研究發現,在高血壓且合併有憂鬱症患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另根據先前的研究得到的結論,對於失智症病例進行早期干預與預防,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療選擇,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研究主持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學教授、提摩西.張(Timothy Chang)表示,辨識失智症多種發展路徑,而非單一關注或診斷,有助於推動個人化治療的模式。其他研究則建議,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例如預防聽力損失、積極社交和戒菸。

隨着人類壽命延長,失智症問題在國內外都引發關注。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65歲以上老人,約有35萬人失智,120年將超過47萬人;2031年將超過47萬人;到了2041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會將近有68萬人,顯示未來社區長者失智症人口,將呈現逐年攀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