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春城裡,兩代人的命運圖卷

(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自:中國婦女報

在作者筆下,這座城市的時光是柔軟的、溫暖的,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是幸福的、充滿希望的。而這份溫暖與期待,亦是劇本里故事通往的結局。

■ 劉永鬆

電影文學劇本《這座城市沒有冬天》根據曉荔同名長篇小說改編,小說原著於2009年12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電影文學劇本於2024年12月由《中國作家·影視版》傾情推出,原著和編劇都是曉荔。至此,作家完成了從21萬字長篇小說原著到3萬多字電影文學劇本的改寫。

從題材上看,《這座城市沒有冬天》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作品以文旭和孟藍藍的愛情作爲主線,聚焦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同時反映了進城務工青年這一羣體的生活與成長。從結構上看,劇本非常巧妙,將男青年文旭和孟藍藍的生死之戀作爲故事主線的同時,還有兩條暗線:一條是文旭的父母和孟藍藍的父母,這條暗線和主線一明一暗互相映襯,寫出了兩代人的情感糾葛和人生命運;另一條暗線是美容院的故事,這條線和整個故事情節發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又沒有喧賓奪主,同時通過美容院這一社會縮影,寫出了一羣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年輕人的人生命運,寫出了他們在城市裡打工的艱辛和快樂。以點帶面,這個故事反映了進城打工年輕人的現實狀態。同時,還揭露了近年來美容行業的無序競爭問題,深刻的社會洞察可見一斑。

這部劇本的人物形象塑造亦可圈可點,大學生文旭大膽追求自己的真愛,勇敢和世俗偏見對抗;才華橫溢的孟藍藍從小失去母親,和父親相依爲命,父親在她高考前夕離世導致她無法參加高考,但她爲了追逐自己的夢想和愛情,依然不卑不亢地努力生活。劇本的臺詞與對白簡潔、自然、真實,而且符合角色的身份與性格。

電影劇本中矛盾衝突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引擎,《這座城市沒有冬天》的戲劇衝突設計得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婉轉。劇本開頭,孟藍藍的父親是一名滑稽演員,肺癌晚期,生命垂危。而文旭的母親卻以領導點名要看老孟的男扮女裝表演,把他請來演出,在觀衆笑得前仰後合之際孟藍藍的父親倒下了,孟藍藍因此成了孤兒,到春城打工。一個打工女孩的命運瞬間緊緊吸引住讀者,當她孤身漂泊在大城市時幸有文旭的愛陪伴,正當文旭鼓勵孟藍藍再次參加高考時,文旭的母親趁文旭不在家把孟藍藍趕出了家門……在一次又一次的波折和矛盾衝突中,讀者的心也被兩代人的起伏命運緊緊牽動。

劇本的情節緊緊圍繞主角展開,情節的反轉常常在意料之外。如孟藍藍被文旭的母親趕出家門後隱姓埋名到一家美容院打工,沒想到文旭的母親正是這家美容院的常客,出手闊綽。文旭母親在美容院的高消費也爲之後文旭父親因爲貪腐而坐牢埋下了伏筆。後來美容院由於一次事故導致破產,被一直以來與之合作的廣州“花想容”公司收購,而該公司的總裁芳芳竟然是孟藍藍的母親賽麗,從而引出文旭母親和孟藍藍母親年輕時在劇團當演員時的故事。劇本將她們年輕時代一起在舞臺上演出莎士比亞《奧賽羅》的片段重複兩次呈現,折射了臺上的人生和臺下的人生。十多年後再次相遇,精彩對白引人深思:

文夫人:你是一個善於狡辯並且很會演戲的女人。

芳芳:我還是一個不服輸的女人。

文夫人:臺上的“苔絲狄蒙娜”善良、隱忍、高貴,而現實中的你卻恰恰相反。

芳芳:要是苔絲狄蒙娜能有我這麼堅強不服輸的個性,她就不會被人置於死地了。

文夫人:賽麗,爲將近二十年還陰魂不散的你碰個杯吧。

芳芳:文夫人,哦,我沒記錯的話,二十年前你是馬副團長,好啊!也爲魂不附體的你碰個杯吧。

這些對白寫盡了人生的不同際遇,以及命運的殘酷、人性的真實,讀來讓人心痛的同時,也了悟生命的無常。

在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戲劇矛盾、深刻的現實關懷之外,劇本引人入勝的另一點在於,作家用詩意的筆觸把春城寫活了,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春城的溫暖、浪漫、包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閱讀劇本時,一個個在春城發生的鏡頭紛至沓來,闖入心靈:流浪歌手、滇池、睡美人、聶耳故居、過橋米線、海鷗、美容院、相依的戀人,還有鋼琴和小提琴聲縈繞在耳邊。劇本在腦海中像電影一幕幕滑過,讓人忍不住期待電影上映,能真切地享受一次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例如開篇:“淅淅瀝瀝的雨聲鋪天蓋地。音樂教室窗外的校區花園,雨霧翻騰,遠處的景緻已在雨霧中模糊一片。文旭和孟藍藍分別用鋼琴和小提琴演繹的世界名曲《小夜曲》旋律縈繞在天地之間,幽婉動人,滌盪人心……”這一幕就像一幅三維立體畫,畫面朦朧、美麗,意境深遠,還帶着一點點憂傷。

而孟藍藍在滇池邊漫步的一幕則將春城冬日的景緻展現出來:“進入了寒冬,天空中飄來綿綿細雨。藍藍一個人從市區向滇池岸邊走去。海鷗在水面上撒歡,忽而聚集,忽而又像一片白雲一樣,騰空而起,引得人們陣陣歡呼……”

劇名“這座城市沒有冬天”本身就是一種隱喻,昆明四季如春,原本就沒有冬天,作家巧妙抓住這一特質,以春城的氣候隱喻着故事裡的這座城充滿愛意,沒有孤獨和寂寞,是人們理想中的情感庇護與心靈家園。

在作者筆下,這座城市的時光是柔軟的、溫暖的,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是幸福的、充滿希望的。而這份溫暖與期待,亦是劇本里故事通往的結局。

(作者系雲南財經大學教授,本文爲國家社科課題《雲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學從口頭傳統向書面創作轉型研究》23BZW18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