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許倬雲辭世 陸國臺辦:令人惋惜

中研院院士許倬雲生前曾經多次到大陸講學訪問,圖爲許倬雲2002年親往長沙嶽麓書院講堂演講「文明體系的互動與展望」。(圖/取自「嶽麓書院」微信公衆號)

中研院院士、知名史學家許倬雲日前辭世,享年95歲,大陸官方13日首度公開表示悼念,強調許先生一生致力弘揚中華文化,功底深厚、著述豐富,在兩岸乃至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許先生辭世,令人惋惜。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指出,許倬雲先生是知名歷史學家,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深有研究,一生致力弘揚中華文化,功底深厚、著述豐富,在兩岸乃至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許先生辭世,令人惋惜。

朱鳳蓮說,許倬雲先生具有民族情懷,始終以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爲榮;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兩岸的文化血脈無法割裂」,反對「文化臺獨」。他表達希望看到「九州同」的統一期盼,受到兩岸民衆的讚許,值得後人學習。

除了國臺辦外,大陸多所高校近日也紛紛發出唁電,對許倬雲辭世表示哀悼。

南京大學稱,許倬雲先生的逝世是世界史學界和中華學術界的重大損失;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稱,將永遠懷念並推崇他的精神;東南大學人文學院表示會銘記先生的教誨,傳承其治學精神,弘揚其人文理想;廈門大學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指出,40年前該中心的創立得到許先生不遺餘力的支持,全體同仁受益匪淺,感銘於心。

此外包含東林書院、輔仁中學、國際儒聯、無錫市政府、無錫市臺辦、三聯書店、讀客文化等各式單位也都有發出唁電吊念。而出版多部許倬雲著作簡體版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也已在微博發文悼念。

許倬雲辭世後,包含中新社等多家大陸官媒,第一時間都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句許倬雲生前曾經引述的南宋詩人陸游詩句來報導他的逝世。陸游這首詩後半還提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大陸社羣網路上也有大量網友悼念許倬雲,一位網友留言評價,「他對臺灣的民主政治轉型頗有貢獻」,更多網友則一致留言「先生千古」。

許多陸媒提到許倬雲生前表示要埋葬在大陸家鄉。他在2023年與知名主持人、作家許知遠的對談中曾說「我買了墳地,碑都刻好了,就在父母的墳墓旁邊。父母走的時候就吩咐,我對他們有承諾,跟他們說將來我們會回去的」。《無錫日報》日前也刊文稱,2年半前許倬雲在回覆該報的郵件中確實提到,「我們鄙夫婦,也在馬山華僑公墓,安排將來歸葬故鄉,陪侍父母。」

許倬雲在微博有實名認證的帳號,粉絲逾30萬,他生前最後一篇發文是7月24日,回憶起1938年臺兒莊戰役前夕的場景,當時有一支川軍從四川出來,整條臨江路擠滿了軍隊,母親招待他們,「我看着這些小兵一個個我面前走過,那一刻我從小孩變成了大人,隱約知道這些年紀輕輕的小兵經過沙市,要從信陽直奔臺兒莊,最後沒有一個回得了家,一個也回不來」,「小孩變大人不是年紀,而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