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綠色氫氨將初步具備價格競爭優勢

(來源:中國改革報)

轉自:中國改革報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實現‘雙碳’目標重要途徑,綠色氫能產業在其中扮演重要紐帶作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以下簡稱“水電總院”)院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彭爍君在近日舉辦的2025氫能產業發展大會暨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氫能產業發展推進會上表示,“十五五”期間,綠氫、綠氨將初步具備價格競爭優勢。

彭爍君分析說,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展氫能可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實現跨季能源平衡,管道輸氫技術也可對與特高壓電力輸送形成有效補充;在新型煤炭系統中,煤電摻氨可解決煤電綠色低碳轉型問題,在煤化工中進行綠氫替代,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並減少碳排放;在新型油氣系統中,綠氫可以與天然氣摻混用於燃氣輪機發電與城鎮天燃氣替代,綠色氫、氨、醇可對傳統油氣進行綠色替換,用於交通和工業領域,支持可再生能源在非電領域發揮減碳作用。

據水電總院統計,氫能已經成爲全球主要國家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氫能納入能源戰略,並形成了能源安全驅動、綠色轉型驅動、能源貿易驅動、全方位戰略驅動等4種典型發展模式。

在談到國際貿易需求時,彭爍君表示,從近期看,日本、韓國化工巨頭對綠氨的進口需求,中遠海運、歐洲馬士基等國際航運龍頭對綠色甲醇的需求,是短期內刺激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從遠期看,氫能貿易和投資流動將催生新的相互依存模式,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並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可以爲中國參與國際能源秩序構建提供良好契機。

彭爍君預測,科技創新是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之一。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帶動下,以氫能產業爲代表的新興產業會更快的與微電網、構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智技術等融合,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自2014年以來,我國氫能產業歷經政策起步、應用示範發力、頂層設計完善、全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等4個階段。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建成產能約12.3萬噸/年,內蒙古、寧夏、新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產能位居前三,佔全國產能超70%,在建項目產能約140萬噸/年,規劃項目產能700萬噸/年以上。”彭爍君表示,綜合研判,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處於行業萌芽中後期階段。

展望“十五五”,彭爍君表示,在經濟性方面,考慮碳稅影響,綠氫、綠氨將初步具備價格競爭優勢。在應用趨勢方面,以滿足國外需求的綠色甲醇燃料將實現規模化發展,化工灰氫替代、氣電摻氫、天然氣管道摻氫等應用將成爲局部地區的發展重點,燃料電池發電、煤電摻氨、氫冶金等領域應用以項目示範爲主。

水電總院綜合研判,“十五五”時期,綠氫需求規模爲240萬噸/年~430萬噸/年。在項目佈局方面,內蒙古、東北三省、新疆宜開展基地化可再生能源制氫佈局,河南、山東、陝西、寧夏、河北、廣東、安徽、四川、江蘇宜開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佈局。在基礎設施佈局方面,將重點推動建設內蒙古至京津冀魯的長距離輸氫管網、內蒙古至陝西、寧夏、山西的輸氫管網,蒙東地區及東北三省至上海的綠色甲醇專用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