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競爭新優勢

作爲東部經濟大省,浙江經濟總量已經邁上9萬億元大關,但是傳統產業佔比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源要素相對缺乏,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跨越“新成長煩惱”的關鍵階段,努力在創新中發揮經濟大省的引領作用,是浙江經濟加快實現從“量”的合理增長向“質”的有效提升的必須選擇。

一是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彰顯出“企業挑大樑”的鮮明導向。2024年浙江高新技術企業達4.75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801家,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三。要讓企業在創新大潮中當主力、唱主角、挑大樑。近年來,浙江大力推進以企業爲主導的創新體系建設,支持組建龍頭企業牽頭、上下游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探索“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結對合作機制,建立重大項目企業出題機制,基本形成“企業出題、機構解題、市場閱卷”協同攻關、雙向奔赴閉環機制,着力讓企業全面參與到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之中。

二是厚植創新土壤,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做示範”。從“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始終堅持以制度“窪地”支撐創新“高地”建設。堅持英雄不問出處,創新不問出身,寬容對待創新失敗,耐心對待企業成長,以“店小二”精神優化創新生態。以深度求索、宇樹科技等“杭州六小龍”爲代表的科技創新突破不斷涌現,成爲全球科技競爭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從阿里巴巴誕生,到“杭州六小龍”出圈,浙江正努力成爲創新創業最具活力的省份。

三是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以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走在前”。近幾年,浙江大刀闊斧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集成改革,以網上技術市場、“浙江拍”、“安心屋”爲標誌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浙江首創的科技成果“先免費試用、後付費轉化”模式,爲校企產學研合作注入催化劑。搭建“研發—驗證—中試—量產”全鏈條服務平臺,爲企業提供從實驗室到市場的“一站式”支持,有力促進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

四是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鍛造產業鏈競爭“新優勢”。突出產業鏈龍頭企業在創新鏈中的核心地位,梳理具有競爭優勢的九大產業鏈,由省領導擔任鏈長的協調機制,推動鏈主承擔更多的國家“兩重兩新”項目,把有組織的創新突破與有組織的產業轉型升級密切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本地企業在全球創新中的話語權。同時,聚焦推進教科人才協同改革,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四鏈融合”發展,促進各個節點之間的有效“鏈接”和有機“融合”。

(作者蘭建平 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研究基地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