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賣不完報廢好可惜?老闆揭背後苦衷 網嘆:人心險惡!

餐飲業每天都要面對賣不完的報廢食物,許多人好奇「爲什麼不打折賣?」有老闆特地發文解釋背後原因。示意圖/ingimage

不少民衆走進餐飲店時,常見業者將當日未售完的食材或產品報廢,心中難免納悶:「爲什麼不打折賣?」「爲什麼不送給員工或客人?」「爲什麼不捐給弱勢?」對此,一名餐飲業老闆近日就在Dcard發文,直言這些問題常被提起,但背後其實有許多外界難以理解的考量。

爲什麼不減價販售?

這名老闆舉例,過去便利商店打折麪包曾引發爭議,甚至發生顧客爲了折扣責罵店員的情況。若餐飲店長期採用「降價出清」策略,容易養成消費者只在特定時段、特定情況下購買的習慣,品牌價值也會被削弱,之後很難再以原價銷售。加上深夜班員工往往因此被迫加班,還可能遭遇顧客冷嘲熱諷,對營運並非好事。

爲什麼不給員工或請客人吃?

他坦言,免費提供員工或熟客食物,可能導致不當行爲。例如,有員工會刻意不把商品上架,以便自己食用,甚至會叫親友來店「免費享用」,破壞店內形象,更有人轉手低價販賣。此外,一旦食安問題發生,責任仍由店家承擔,風險極高。

爲什麼不捐給弱勢?

老闆強調,這同樣涉及食安與形象問題。雖然部分產品保存期尚未到,但若僅在報廢時才捐,長期下來可能讓受助者感覺被「當成垃圾場」。在無法保證品質安全的情況下,這樣做不僅吃力不討好,還可能傷害品牌。他反問:「換個角度想,你願意花同樣的錢,買前天剩下的食物嗎?」

除了食物報廢,這位老闆也提到另一個常見困擾:「爲什麼員工不能私自叫貨到家裡?」即便員工願意自己付錢,也多半不被允許。他解釋,公司能以低於市價的價格進貨,是因爲與廠商簽訂契約,但若員工以個人需求或商業目的轉賣,就等於繞過契約。雖然有些老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他直言:「老闆願意給你這樣做你要感謝,但這絕對不是應該的!」

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許多人表示「良善的觀點建立在公民素養高的國家,抱歉臺灣不適用,臺灣只有一堆臺灣鯛」、「就會看到有人把你沒打折的商品藏到特價時候買」、「很多看似離譜的規定背後,肯定有什麼離譜的事情發生過」。

還有網友分享「以前國中補習班附近一家早餐店,原本都會把剩下的食物一份份包好放在門口的桌上,讓需要的人拿去吃,直到有人跑去告他們害自己食物中毒還是什麼的,就寧可倒泔水桶【泔水桶】盛使用過的髒水的桶子,也有人用來裝廚餘。也不給人吃了」。

還有網友點出結論,「我總結四個字:人心險惡!免費送:保存不當,吃壞肚子,告你;折扣賣:天天跑來問,爲什麼不折扣;給員工:不當員工惡意留存,自己吃;員工優惠價:想吃什麼,大量生產,賣不完自己再用優惠價購入。但凡以上『每一個』都遵守規則、不鑽漏洞,都不會搞成這樣」、「結論: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人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