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武漢無人駕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聚焦

更真實、更獨立、更開放 丨 www.autoju.com

最 近,武漢無人駕駛出租車頻繁成爲熱議話題。

支持的說,它10公里只要4塊錢,堪比地鐵價;還有人看中它不繞路、不宰客、主打一個安安靜靜。反對的說,它的出現讓大批出租車、網約車司機面臨失業,讓本來內卷的行業雪上加霜。還有路人發現蘿蔔快跑的無人車,會因爲一些奇怪的原因“卡殼”在路上,因而打趣爲“苕蘿蔔”。

車聚君挑了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一起來討論。

1無人駕駛堪比蒸汽機替代馬車嗎?

並不一樣。

首先,看正向意義。蒸汽機的出現促進了多數人的移動效率,提升了社會整體生產力,在當時具有不可替代性;而無人駕駛並沒有讓出行更快速,也並非不可替代,本質上沒有提高生產力,只是重塑了生產關係,符合少數投資人的利益。

▲圖片來源:車聚網

其次,看負面影響。蒸汽機嚴格來說只是革了馬車的命,並沒有革馬車伕的命,車伕可以成爲火車司機或者乘務員,也可以因爲蒸汽機帶來的社會繁榮而增加其他就業機會,是一種多贏。而無人駕駛出租車,會直接革掉出租車和網約車司機的命,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它的出現,是一種零和博弈。

再次,看替換速度。蒸汽機從1776年出現,到1904年徹底取代馬車,用了128年。這個時間,足夠幾代馬車伕在時代變革中逐漸找到新工作。而無人駕駛車取代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快的話也就三五年的事。這讓現有的700多萬網約車司機和200多萬出租車司機,何去何從?算上家庭,將影響3000萬人的生活。

最後,從資金流向看。蒸汽機通過加速人們的物理溝通,爲普通人創造了更多商業機會,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擴張與流動。無人出租車的收入因爲不經過「人」,所以不參與社會再分配,直接進入無人駕駛公司的賬戶。這樣,必然抑制了3000萬相關人羣的消費,經濟流動性下降,馬太效應更明顯。

簡單說,蒸汽機是一種外擴力,無人駕駛是一種內卷力。

2無人駕駛車輛真的便宜嗎?‍

推廣初期確實便宜。網上不少消費者曬單,10公里只要4塊錢。已知武漢一輛無人駕駛車平均每天接單量20單,假設每單均價10元,日均收入約200元。

那它的日均成本是多少呢?

根據鳳凰網財經的信息,Apollo第五代無人車單車成本48萬,5年使用期內日平均分攤成本爲263元,後臺安全員的單日成本約126元,電費等運營成本75元,這樣一輛蘿蔔快跑每天的成本爲471元。

那麼200元的收入,還不到成本的一半。這種補貼式推廣能持續多久呢?

假使有一天,無人駕駛出租車佔領了絕大部分出行市場,它的價格還會是10公里4塊錢嗎?之前在網約車、共享單車等資本加持下的創新出行方式中,都出現過“先惠後費”的情況。蘿蔔快跑會一直貼錢嗎?

上海的價格,更接近真相。

車聚君在上海安亭打開蘿蔔快跑APP,設定一個10公里的路程,系統顯示預估費用14.83元,已優惠6.36元。換句話說原價是21.19元,這與多數網約車價格相當。如果我們選擇滴滴一口價,則只需付14.3元,比無人駕駛還便宜點。

所以,蘿蔔快跑在上海的價格無論是原價還是優惠價,都與現行的網約車基本一個價。那它的本質優勢在哪兒?

3無人駕駛有什麼優勢?

‍ ‍

第一類是運營安全:不拒載、不繞路、不亂計費、無異味、不打電話不放音樂不閒聊、不疲勞駕駛、不超速、不路怒、也不存在騷擾和爭吵。

第二類是行駛安全。目前在武漢運行的是蘿蔔快跑第五代產品,用的車型是極狐阿爾法T,出廠前已配備了一顆激光雷達、13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結合百度高精地圖、V2X,運用融合算法能達到L4自動駕駛標準。

第三類是低價優勢,在補貼期,10公里4塊確實會讓消費者不由自主感嘆:爲什麼還要買汽車?

4無人駕駛有什麼問題?

央廣中國之聲曾報道,5月即有武漢市民投訴一輛蘿蔔快跑在三環上無故急剎,導致後車險些追尾。因爲沒有人,所以未能放置三角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無獨有偶,一些博主在體驗無人駕駛時,也發現蘿蔔快跑有時會無緣無故急剎。

是誇張的一次是,一輛蘿蔔快跑因爲前方有一個塑料袋,而停滯不前,導致後面一堆車輛積壓擁堵。一位路人拿走塑料袋,才解決問題。

另外還有兩輛蘿蔔快跑,同時在窄路口相遇互相僵持不下的情況。以及一輛蘿蔔快跑打了轉向燈想變道,但在早高峰的武漢沒人讓它,於是造成擁堵。還有這種情況:路口變成了綠燈,蘿蔔快跑巋然不動,惹得後車一片喇叭聲。

還有一個普遍吐槽的上下車地點的問題。蘿蔔快跑的上車點、下車點並不是任意的,而是要符合APP指定的地方。這樣會導致消費者有時還要步行幾百米才能上車,有時則把車停在馬路中央或緊靠綠化帶,讓人上車極不方便。

說明,自動駕駛在感知、算法、執行上還有很大優化空間。

5無人駕駛出租車最大的硬傷是什麼?

不人性化。除了上面說的上下客地點不方便外,最大硬傷之一是速度不夠快。

如果你趕飛機或火車,一上車可以跟師傅說:趕時間。師傅一般會通過靈活變道、適當加塞、壓着限速10%上限跑等方式趕時間。有時碰到大堵車需要變道時,師傅可以搖下車窗,揮手示意後車讓一下自己。

這些,機器都不會做。

因爲蘿蔔快跑沒有與人溝通的機會,它只會按設定好的程序往前走。而且你得祈禱它不要碰到什麼異形障礙物,也不要爲了一個變道就等3分鐘,如果在一個限速60km/h的地道中真的跑60km/h,那飛機肯定是趕不上了。

另一個硬傷是,萬一有了刮擦或事故,警察是找不到人馬上處理的,它也不會拿三角架放到後面提示後車的,應該也不會“先拍照、再撤離”的簡易處理程序,更不會馬上配合警方說清來龍去脈。這樣對公共交通、乘客使用體驗都是一種災難。

對於車聚君這種經常踩點趕飛機的人來說,目前不敢用無人駕駛出租車。

6無人駕駛出了事算誰的?

雖然相關公司都宣傳無人駕駛比人工操作更安全,但世間不存在絕對的安全。

即使是號稱擁有最安全無人駕駛技術的Waymo,也在美國發生過撞行人、撞騎車人、逆行、與它車相撞的事故。而通用旗下的Cruise公司,2023年10月因爲撞倒一名行人並拖行6米,不得不暫停了無人駕駛業務。

蘿蔔快跑在武漢也發生了一起車禍。7月7日,漢陽區一個路口,一輛蘿蔔快跑在綠燈亮起正在起步時,與一名闖紅燈的行人發生碰撞。傷者隨後就醫觀察。

根據道交法,除非行人是故意碰瓷,那麼即便是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也要承擔最高10%的賠償責任。如果機動車存在違法行爲,一般承擔70-80%責任。

對於無人駕駛車輛出的事故,屬於車輛方的責任,由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之後可依法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銷售者進行追償。

7無人駕駛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既然說了無人駕駛的速度並不快,並不能在本質上形成對出租車的降維打擊,甚至目前表現還不如出租車,那如今大張旗鼓的推廣它有何深意呢?

海量數據。

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於騫認爲,自動駕駛的一個關鍵是端到端,端到端的一個核心是海量數據。有了數據,才能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將自動駕駛各模塊整合起來,實現從感知到決策的全鏈條自動化。

李書福也曾直言: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車,而是要構建自己的線上技術。

截至2024年4月,特斯拉全球保有量超600萬輛,FSD累計行駛里程達20億公里。這個數據已遙遙領先,只是離177億公里的安全臨界點尚有差距。因爲有研究表明:只有通過了177億公里的實測,才能證明無人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專家估算,FSD累計學習的高質量視頻片段目前已超2000萬個,這些數據如果單獨採集需要50-80億人民幣。可見數據之金貴。當然,FSD要想在中國複雜路況下實現商用落地,業內認爲還需1-1.5年的時間進行本土化適配。

如爲真,留給中國自動駕駛公司的窗口期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或許,這大概是蘿蔔快跑、滴滴、小馬智行等企業緊急入場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的原因之一。把中國道路的數據先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是一個樸素共識。

當然一個接下來的問題是:百度通過蘿蔔快跑拿到寶貴的自動駕駛數據後,如何與其它中國企業共享和應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相信國家層面會有相關政策和安排,畢竟一定程度上這是全民財產,也事關國家安全。

8自動駕駛最大的隱患是什麼?

仍然是數據安全。

清華大學教授楊殿閣表示:自動駕駛系統若是被攻破,每臺車都將是一個武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汽車部主任肖凌雲,在4年前就公開警示:信息安全問題應上升到國家安全問題。比如我們某一個品牌20萬臺車在全國各地被黑客控制,大家可以想象,20萬臺車就變成了攻擊人類的武器。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也曾言:“我們發現一個世界知名的汽車,在2017年以後出廠的車有漏洞,就可以遠程控制。你的車停的時候可以開啓車門,可以遠程發動。你在開車過程中,我也能對你進行干擾。”

在現實,我們也不時能看到一些離奇車禍,不少人認爲不太像是駕駛員本人能開出來的。

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有人在駕駛的情況下,還能出現各種失控現象;如果無人駕駛大規模應用了,會不會出現後果更嚴重的失控現象?

9無人駕駛應該用到什麼車上?

首先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車,如勘探車、工程車、危險品運輸車等。其次是固定路線的商用車,如物流車、公交車、長途汽車等。

然後是成本較高且需要公衆監督的公務車,如果無人駕駛車輛能滿足公務員的乘坐需求,那麼自然也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同時能防止公車私用,還能起到加強保密、降低成本的作用。

之後纔是羣衆用車,如無人出租車。

基本原則是:循序漸進,從限定時間、空間開始,如它只負責機場方圓10公里內的訂單,以及凌晨2點-7點的訂單。這些場景下的出租車和網約車不願前往,易造成司乘矛盾,正好讓無人車上場,形成優勢互補。

10無人駕駛應該用到什麼地方?

同樣遵照循序漸進的方法。先選特定城市,再選特定區域,再定特定路線。整體原則是,先試點、再試線、先局部、再全面。

比如上海,早在2016年就在嘉定開設了全國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之後開闢了專門的封閉測試區和公開測試路線。2019年8月,“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在浦東滴水湖畔開園,曾在「封閉道路」下展示了華人運通的自動駕駛技術。2020年8月,滴滴在上海汽車博覽公園試水了「開放道路」上的無人駕駛公測。詳見:

現在,蘿蔔快跑在上海也開始了無人駕駛的商業運營。只是區域僅限定在嘉定區的一部分,甚至沒有包括近在咫尺的虹橋機場和火車站。範圍與之前的智能網聯測試區高度重合,周圍居民早已見怪不怪,未造成社會輿情。

這是一種相對穩健的逐步推進策略。

百度選擇武漢作爲無人駕駛大範圍推廣的首站,有些讓人意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起湖北省連續兩年成爲交通事故率最高的省份。

網友的段子也層出不窮:“山東航空、重慶出租和武漢公交,並稱運輸界三大奇蹟。” “轉向燈不是變道提醒,是後車的一鍵加速器。”、“開車三分鐘你要是還沒罵人,你就要考慮下你是不是被罵的那個?”“我同事開車去武漢玩,禮讓行人造成三車追尾,別人下來氣沖沖的問爲什麼剎車?我同事說斑馬線禮讓行人。對方還氣沖沖,交警來了都氣沖沖。”“武漢只有斑馬,沒有線。”

當然武漢作爲自動駕駛落地的排頭兵,也有一定道理。

總部設於武漢的車企有:東風汽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路特斯等,開設工廠的有:上汽通用、長城、比亞迪、長安、江淮、小鵬、蔚來等。與汽車有關的軟件巨頭也在武漢設立了研發中心,如華爲、百度、科大訊飛、東軟等。

特別是2022年,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及智能工廠在武漢投入運營,星紀魅族也正式亮相。前者的戰略目標是全力實現電動化和智能化,後者專注於消費電子與出行科技的融合,都和無人駕駛息息相關。

今年3月,路特斯率先在業內推出了“平行車手”功能,經過用戶申請後,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雲端遠程操控車輛,實現一鍵挪車。這已經有了無人駕駛的雛形了,和蘿蔔快跑如今提供的“行程專員”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自動駕駛的落地可以有不同節奏。取決於自己的土壤、實力、羣衆接受度。車聚君覺得,武漢力推無人駕駛並非不可取,只是要不要這麼激進?

車聚小結

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反應一個國家在未來科技領域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大多數人在大方向上應該都是支持自動駕駛的。

支持不等於溺愛,也不等於放任。如何平衡長期利益與近期利益、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技術發展與信息安全,是一個非常考驗大智慧的事。

一個共識應該是:不管是“無人”技術還是“有人”技術,它們都是技術,而所有技術最終是要服務於人的。

希望武漢不但能打響自動駕駛第一槍,還要打好這一仗。

歡迎加入車聚網讀者微信羣:請先添加微信號autojucom,並註明“我要入羣”。如有投稿、建議、爆料,可發郵件至:tou@auto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