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維莫示警IPO量大減 乃全球性問題
施維莫(David Schwimmer)小檔案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執行長施維莫(David Schwimmer)表示,2024年在倫敦辦理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量大減,並非倫敦的魅力不再,這是從美國到亞洲都遇到的全球性問題。專家認爲,今年IPO市場將會復甦。
根據安永(EY)資料顯示,2024年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僅18件IPO,其中8件集中在第四季。施維莫稱,放眼全球的IPO市場環境都非常壓抑,從紐約到香港也遇上跟倫敦相同的問題。
儘管如此,IPO發行數量萎縮仍讓人擔心,倫敦是否正失去或已經失去其做爲籌資中心的吸引力。繼美食外送平臺Just Eat Takeaway、運動博彩公司Flutter Entertainment、和廉航Tui等著名企業之後,礦業巨擘嘉能可(Glencore)正考慮把主要上市地點從倫敦轉往紐約。
去年有88家企業從LSE下市或轉移主要上市地點,創2009年以來新高,被外界認爲倫敦對企業已失去魅力。泛歐交易所執行長布依納(Stephane Boujnah)就對LSE未來感到憂慮,因爲LSE的股票交易流動性下降,讓倫敦失去其金融市場的領導地位。
施維莫坦承,許多企業把主要上市地點從倫敦轉移到紐約,這的確並非好事。他說,回顧過去10年,有20家英國企業轉到紐約上市並籌資逾1億美元。在這些企業裡,4家股價往上走,9家已下市,其餘股價下跌逾80%。因此大家必須對於那些過度看好前景的說法持謹慎態度。
儘管去年LSE的上市家數降至數十年新低,讓其收入較2023年大減近2成,但施維莫對今年展望樂觀,因爲各個環節的運作正大幅改進。他表示,若觀察目前企業籌資情況來看,LSE的籌資功能沒有非常依賴IPO,因爲不少籌資活動是上市公司的現金增資,這方面LSE做得非常好。他強調LSE的籌資表現,要優於排名在其後面三家歐洲證券交易所的綜合表現。
高盛也對英國IPO市場持多頭看法。其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資本市場部主管康馬克(Richard Cormack)在2月表示,去年多國大選導致政局不明朗因素消退後,預期今年IPO活動將復甦。儘管部份英國與歐洲企業可能會被美國吸引過去,但他認爲不可能出現大量英國或歐洲的非科技和非生物製藥企業,會離開本地市場而轉移到美國上市。
外界認爲,美國並非獨霸天下,因爲美國在不少跨境上市的業務上,正面對香港的挑戰。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不少企業爲因應中美貿易衝突持續惡化,而選擇在香港上市,因此香港今年準備迎接合計200億美元的企業上市計劃。
中國知名珍珠奶茶連鎖店蜜雪冰城2月底在香港發行IPO,股價3月3日首度掛牌交易飆漲逾40%。其在香港的IPO超額認購高達5,200倍,國際配售也出現逾35倍超額認購。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她看到來自全球投資人的需求飆升,尤其來自美國投資人的興趣更強烈,至於來自歐洲和其餘地區的反應也很熱烈。這顯示那些超大規模IPO肯定能吸引全球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