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00公里!成渝中線高鐵將重構巴蜀山河版圖

近日,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向外界透露一個重磅消息:在建的成渝中線高鐵將於2027年開通運營,並計劃實現時速400公里。屆時,成渝雙城間通達時間將縮短至50分鐘,正式邁入“一小時經濟圈”。

這條設計時速350公里、關鍵區段預留400公里提速空間的鐵路,標誌着中國高鐵技術再次挺進“無人區”,爲全球速度樹立嶄新標杆。消息一出,坊間熱議:何以首選成渝?又將如何惠澤兩地百姓?答案,就書寫在這條貫通古今的鋼鐵通途之上。

昔日天塹,今朝坦途。 回望歷史,古人翻越成渝“東小路”的艱辛,恰似白居易筆下“蜀道如天夜雨淫”的嗟嘆。新中國成立後,雖建成了成渝鐵路、成渝高鐵等,卻皆因工程浩大而取道南線,中線“東小路”一直沉寂。直至2017年渝蓉高速通車,方破中線無高速之局。而今日成渝中線高鐵,正以雷霆之勢貫通這條千年古道,化崎嶇天塹爲飛馳通途,這正是對“山重水複疑無路”最豪邁的中國式迴應。

速度之核,中國智造。支撐這400公里時速的澎湃動力,源自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CR450高速動車組。作爲世界首款商業運營時速400公里的列車,其在能耗、噪音、制動等關鍵指標上均達世界頂尖水平。而這條隧佔比高達85%的超級工程本身——尤以重慶段長7138米、下穿密集城區的人和隧道爲甚——更是工程史上的壯舉,它不僅是通途的載體,更是CR450尖端技術絕佳的驗證場。技術與天險在此交鋒,將於攻堅克難處淬鍊出中國高鐵的耀眼光芒。

重塑格局,激活腹地。成渝中線高鐵帶來的遠非速度之變,更是區域經濟地理格局的深刻重塑。它如同及時甘霖,精準滋潤曾被稱作“中部塌陷”的走廊地帶。高鐵開通後,不僅銅梁結束了“無鐵”歷史,安嶽檸檬等特色產業也將接入高效物流網絡,煥發新生機。此外,大足石刻站距景區僅0.8公里,高鐵開通後預計年增遊客300萬人次,激活旅遊經濟。此線貫通,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理念的生動實踐,讓區域協調發展的藍圖加速照進現實。

展望2027年,晨飲成都寬窄巷子清茶,午抵重慶解放碑洽談業務,將成雙城生活的尋常一幕。昔日李白慨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今朝我們則見證“蜀道”化身爲國家戰略落地的鏗鏘動脈。這條鋼鐵巨龍,即將牽引着成渝經濟圈,奔向一個時空緊密、機遇共享的壯闊未來。(作者:趙倍 姚春華)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