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北京新增完成環境整治行政村804個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8月21日,北京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新聞發佈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北京新增完成環境整治行政村804個,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北京通過以舊換新、實物兌換等方式紮實推進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回收率達90%左右。

北京的市域面積約1.64萬平方公里,其中鄉村地區佔比達80%,約爲1.3萬平方公里。打造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北京的關鍵一環。據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韓兵介紹,北京利用衛星遙感監測農村水體,及時發現水質發黑發臭、岸邊垃圾堆存等問題線索,按圖索驥進行現場覈查,對問題水體開展治理。因地制宜推動解決不同村莊的污水治理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目前,各行政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處理。

據市農業農村局生態建設處副處長李源茂介紹,在地膜(農田白色污染)污染防治領域,北京有序示範全生物降解地膜技術。2022-2025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達2.6萬畝,覆蓋11個涉農區的51個鄉鎮,惠及173家經營主體。同時,科學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2024年,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兌換935噸,集成前茬採收與後茬施肥等配套技術,大力推廣“一膜兩用”技術,有效提升了農膜利用效率。另外,統籌做好地膜回收工作,建立“政府+回收企業+網點+農戶”的回收體系。2024年,共建立回收網點209個,回收廢舊農膜2852噸,農膜回收率達到93%。回收的廢舊農膜實現循環再利用。

談及下一步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潘勇表示,未來將強化監測評估,完善地膜殘留監測網絡,規範開展年度監測與評估工作。試點機械化回收,指導引進殘膜回收機具並開展示範,重點在生態涵養區擴大應用。優化減量技術,在延慶等區針對生菜等作物推廣“一膜兩用”技術,減少地膜使用量。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