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寫信給習近平 日本在「中美關稅戰」謹慎走鋼索
▲日本首相石破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本週日本政壇出現一項引人注目的外交舉動:日本自民黨執政聯盟夥伴公明黨黨首齋藤哲夫率領高階代表團訪問北京,並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親筆信轉交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齋藤在行前表示,石破尚需時間安排親自訪中,因此委託他代爲傳達信函。
此行表面上是例行外交安排,但其時間點與背景卻格外敏感。日本正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力求豁免川普政府本月初大規模關稅措施的波及,同時面對來自中國的警告——北京明言反對任何可能損害其利益的關稅協議。中國目前仍持續對日本海鮮與牛肉出口實施禁令,作爲對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的反制手段,也構成雙邊爭端的焦點之一。
齋藤此次訪問除轉交信函外,還將會晤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據瞭解將就食品禁令、民間交流與雙邊貿易摩擦進行「非政府視角」的誠意對話。
值得注意的是,齋藤表示將不評論日中貿易爭議是否與美日談判有關,顯示東京意圖避免直接捲入美中對抗的對立場域。
美方近年持續要求日本限制高科技設備與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至中國,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對日企壓力極大,但日本依舊小心維持其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
中日關係歧見仍多 日本親美路線轉向不易
彭博社等美媒以「日本轉向中國」視角報導這封信件的轉交與訪問內容,乍看之下彷彿日本已開始疏遠美國,但真相其實更加細膩。
首相石破茂的親筆信遞交、齋藤的出訪,都符合日中雙邊互動長期的慣例操作:在自民黨與中共關係冷淡的背景下,往往由與中共關係較好的公明黨出面溝通,以釋出善意、保持管道暢通。
別忘了,日本與中國本身仍存在高度政治不信任,從釣魚臺主權爭議、東海安全問題、臺灣問題,到中國對日本食品長期禁令,都是持續未解的摩擦點。石破茂固然對美關稅政策不滿,但日本戰略方向不會因一時的經濟壓力而輕易「棄美親中」。
真正該思考的,是日本如何透過這樣的外交柔性操作,一方面爭取中國在對日貿易上降低衝突,另一方面又不讓美方懷疑其忠誠。
筆者認爲,日本正在嘗試的是「趨吉避凶、以和爲貴」的安全過渡戰術,而非站邊換隊的戰略調整。
坦白說,川普政府未能顧及盟友壓力,持續強勢對盟友施壓的作風,才導致像日本這樣的盟國也不得不尋求備案。未來日本與中國的互動值得密切關注,但目前看來,日本只是靈活操作,如果說轉向北京,恐怕言之過早。
▼川普政府未能顧及盟友壓力,持續強勢對盟友施壓的作風,才導致像日本這樣的盟國也不得不尋求備案。(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