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先處理完對美關稅再下臺 翁履中:不拖泥帶水
日本首相石破茂預將開記者會宣佈下臺。(資料照/路透)
近來遭自民黨同志逼退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天(7日)下午傳出已決定要下臺。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石破茂先處理完對美貿易協議,再選擇下臺,不拖泥帶水,也不讓外界誤解他是被逼走的政治「逃兵」,可說是一種頗有格調的收場方式。
翁履中今(7日)在臉書表示,石破茂的下臺,說起來並不意外,但他的辭職方式反而展現了一種難得的政治「節制感」。他先處理完對美貿易協議,再選擇下臺,不拖泥帶水,也不讓外界誤解他是被逼走的政治「逃兵」,這在日本政治文化中,其實是一種頗有格調的收場方式。
翁履中接着指出,這也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日本政治的系統性不穩定。自安倍晉三之後,日本幾乎沒有一位首相能穩坐超過3年,不是內部支持不足,就是政策推動力疲弱。石破茂的困境並非個人因素,而是整個自民黨和日本保守政治在選民失望情緒中逐漸喪失掌控力的寫照。
翁履中更點出,這次政權更替的一大看點,是高市早苗是否真能成爲安倍派的「復興代表」。她的意識形態鮮明、對中強硬,對靖國神社的態度不遮掩。若高市早苗當選,不只日本國內保守派會興奮,對岸的北京也勢必視爲「挑釁訊號」。問題是,高市早苗若真成爲首相,她還能「真的」那麼強硬嗎?目前美日關係其實已被川普牢牢掌控,日本只是被動應付,而非主導者。在現實中,美國若要求日本協調甚至讓步,高市早苗還能用多少強硬籌碼,恐怕很有限。
翁履中認爲,如果是小泉進次郎接班,或許會是日本轉向年輕、形象清新的改革派訊號,但政策深度與國會整合能力令人質疑。林芳正則可能是最具「穩定性」的一位,尤其在外交與對美關係上最讓人放心,但問題在於,他能否在一個分裂的國會中取得足夠支持,仍是一大問號。
翁履中指出,這場黨魁之戰,其實是一場日本未來方向的縮影對決,是走安倍路線、強硬保守?還是走技術理性、溫和妥協?還是寄望年輕改革派激起一點新鮮感?臺灣在這場政變中也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中日關係升溫與臺日戰略合作的脈絡下,未來日本的領導風格,會直接牽動東亞地緣政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