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成跛腳首相!日執政聯盟「慘輸4大關鍵」曝 在野席次過半
▲由石破茂帶領的執政聯盟未能在參議院選舉中取得過半席次。(圖/路透)
記者王佩翊/編譯
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由首相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遭遇重挫,未能在參議院248席中拿下過半的125個席次。執政聯盟在兩院同時失去主導地位,爲1955年自民黨創黨以來首見。《美聯社》也整理出執政聯盟歷史性慘敗的4大關鍵。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統計,自民黨和聯盟夥伴公明黨本次選戰只取得47席,距離維持多數所需的50席還差3席,也造成執政聯盟無法在參議院取得過半席次的局面。
根據《美聯社》報導,事實上,石破茂一開始就設定了較低目標,只希望能取得「簡單多數」(simple majority)的125席。儘管自民黨本身表現略優,獲得39席,超過出口民調預估的32席,並且仍然是參議院內最大黨,但最終仍無法挽救整體局勢。
石破茂承認,政府提出的物價上漲對策並未真正惠及民衆,導致這次選舉結果令人失望。他在接受《日本放送協會》訪問時表示,「我會謙虛且誠懇地接受選民的聲音」。
由於參議院沒有權力提出對首相的不信任案,這次敗選雖然不會立刻導致政權更替,但對石破茂本人的政治前景與日本政局穩定性都投下陰影。自民黨內可能出現要求他下臺的聲浪,或尋找新的執政聯盟夥伴來重建多數地位。
經濟民生
此次選戰焦點集中在經濟民生議題,包括飆漲的物價、停滯的薪資漲幅以及沉重的社會保障壓力,引發選民普遍不滿。
石破政府自2024年10月自民黨與公明黨在衆議院失去多數席次後便一路艱難,屢次因自民黨過去的貪腐爭議受創,爲了推動法案,也不得不向在野黨妥協讓步。對於民衆關心的米價與實質薪資等議題,政府的應對明顯力有未逮,導致選民信心動搖。
關稅談判
在對美貿易上,石破茂同樣承受壓力。美國總統川普不滿日方進展太慢,特別是日本對美國汽車和農產品銷售的開放度不足,加上8月1日即將實施的25%關稅,更讓石破茂處境雪上加霜。他雖選前不願妥協,但如今執政聯盟的少數席次難以與反對黨形成共識,未來談判變數更大。
民粹主義政黨獲得支持
新興的民粹政黨如參政黨趁勢崛起,主打「日本優先」,訴求設立專責外國人政策機構,同時反疫苗、反全球化,主張傳統性別觀念,吸引不少保守派選民。根據初步結果,國民民主黨席次從4席暴增到17席,參政黨也從原本的1席飆升至14席,在野勢力逐漸壯大。但在野黨派彼此分裂,未能整合成真正的「執政聯盟」。
自民黨長期執政,選民搖擺
自民黨長年以來在戰後政壇幾乎都居於主導地位,但如今選民在「穩定」與「改變」間出現分歧。有選民表示,支持自民黨是因爲希望維持團結穩定,「我們選擇不會激化對立的候選人」。不過也有選民樂見更多包容與多元的社會,並表明支持立憲民主黨,就是希望日本在移民和性別政策上能更進一步,例如允許夫妻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