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再訪脫貧村 振興氣象新】壯大富民產業 托起穩穩的幸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三區三州"曾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中"三區三州"各地集中力量攻艱克難,如期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邁向鄉村振興新徵程,各地接續奮鬥,織密織牢防返貧保障網,多措並舉壯大富民產業,爲百姓托起穩穩的幸福。

在新疆和田市吉亞鄉阿孜乃巴扎村,織布機踏踏作響,村民正編織着艾德萊斯綢。阿孜乃巴扎村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對口援助和"就業+產業"的發展路子幫助村民歷史性擺脫貧困。步入鄉村振興,當地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對監測對象制定"一戶一方案",並和周邊的幾個村子聯起手來,不斷壯大艾德萊斯綢產業。

如今,這裡已形成了從抽絲、染絲、織布到服裝、實體店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9萬多元。布威佐日罕·麥提如則這些年在村裡的一家艾德萊斯綢企業做銷售和講解,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她又給自己定了新目標。

這個山溝裡的村莊是甘肅臨夏的布楞溝村,房屋錯落有致,快速路穿村而過。去年十月,這個新建的養殖場投入使用,一直在外打工的馬哈比布也返鄉回來上班。

布楞溝村生態脆弱,基礎條件差。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扶持下,養殖業在山溝裡紮下根來,東部協作的產業車間也開到了家門口。脫貧摘帽後,當地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持續對納入監測的農戶予以幫扶。

走進四川涼山越西縣呷古村,繡娘這些天正忙着趕製一批彝繡新訂單。

呷古村地處高山峽谷之間,過去由於交通不便,一直沒有產業。脫貧攻堅中,當地着力補齊設施短板,村裡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業,建設旅遊步道、觀景平臺,還把家家戶戶都會的彝繡手藝變成大夥擺脫貧困、增收致富的產業,統一生產、銷售,形成規模。去年,呷古村村民人均純收入2.3萬多元。眼下,村裡還在謀劃提升旅遊設施和景點,新建的遊客接待中心、農耕體驗服務中心等預計4月將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