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感知生態之變】讓藍天常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空氣質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黨的十八大以來,大氣污染治理跑出中國加速度,日益增多的藍天白雲,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今天(8月10日)的《感知生態之變》,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場"藍天保衛戰"帶來的變化。
盪鞦韆,喂大鵝,誰會想到,這是在邢臺的一家正在生產的鋼鐵廠裡。每到週末,大批遊客的到來讓廠門口的小超市都跟着紅火了起來。
空氣,曾經是邢臺深深的痛。2013年,在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中,邢臺排名倒數第一。
這是當時,環境監測衛星拍到的德龍鋼鐵廠,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幾乎看不出廠區輪廓。而如今,卻是清晰可見,綠意蔥蔥。
鋼鐵行業的變化只是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
爲了還藍天給百姓,國家相繼展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2013年以來,重污染天數減少超過90%,中國成爲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藍天在增多,空氣裡的氣味也在發生着變化。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用嗅覺可視化技術,還原出了氣味的變遷過程。
氣味變遷的背後是中國空氣治理越來越精準的腳步。
在北京,一張精密的空天地一體化"感知網絡",將3000多條路網、20萬輛重型柴油車、2000多個工地、上千家涉氣企業納入監測,每天彙集上億條數據展開精準治理。
我們對339個城市十年間發佈的空氣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每立方米空氣中的PM2.5減少了將近40%,隨之而來的,每個城市的藍天平均數增長了22天。
如今的中國,藍天白雲已不再是奢望,人們從天津的樓頂可以直接遙望北京CBD,在成都的家門口就能拍到200公里外的雪山美景,各地公佈的觀星點位比2016增加了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