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光線傳媒,這次真爆了?
股價低迷近十年,光線傳媒(300251.SZ),突然爆發!
自2月5日,春節假期結束,光線傳媒連續暴漲,7個交易日錄得5個“20CM”漲停,股價漲近200%,目前,光線傳媒已成爲A股市值最高的影視院線公司!
要知道,2015年“股災”之後,光線傳媒便一蹶不振,至今已近十年。
而今突然大漲,只有一個原因:電影《哪吒2》,爆了!
憑藉《哪吒2》,光線傳媒業績大概率翻倍。
光線傳媒主要從事以影視項目的投資、製作、發行。2013年開始,光線傳媒佈局動畫領域。
2025年春節期間,光線傳媒出品發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票房不斷創新影史紀錄,目前票房(含預售)已超過97億元,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
此前光線傳媒曾公告,截至2月4日《哪吒2》票房48.4億元,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爲9.5億元至10.1億元。據此測算,現在《哪吒2》票房達到97億元了,那麼光線傳媒來自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將在20億元以上。
要知道,2024年前三季度,光線傳媒營收總額才14.42億元。現在《哪吒2》一部片子就超過去年公司9個月的總收入,到筆者寫稿之時,票房還在持續增長中,2025年光線傳媒業績肯定要“坐火箭”躥升了,翻倍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哪吒2》的爆火,不代表光線傳媒商業模式徹底走通。
兩大問題困擾光線傳媒的長期發展:
一是過度依賴單一爆款。
光線傳媒的業績波動較大,2021年和2022年連續虧損,2018年也曾出現過虧損。這種業績的不穩定導致其在A股市場的估值長期較低,風險較高。
光線傳媒業績爆發往往依賴單一“爆款”,押中爆款就能大賺,反之則可能虧損。如2023年憑藉《封神》、《深海》等黑馬實現盈利,2025年又靠《哪吒2》。
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尚未形成類似迪士尼的“IP宇宙”。迪士尼憑藉龐大的成熟IP擁有穩定用戶羣,通過品牌價值賦能衍生品、主題樂園等,實現多元創收,即便個別IP表現不佳,也不影響整體格局。
光線傳媒自2021年開始打造“中國神話宇宙”,從姜子牙到哪吒,都是光線傳媒做出的嘗試,但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
二是對大IP的把控力不足。
以“哪吒”IP爲例,導演餃子在該系列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哪吒1》由光線傳媒擔任第一齣品方,而到了《哪吒2》,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成爲第一齣品方,其大股東餃子持股56%,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僅持股30%。
這表明光線傳媒對這一大IP的掌控力較弱,不確定性增加。一旦核心團隊與公司分道揚鑣,後果不堪設想。此外,電影創作邏輯與商業邏輯並不完全一致,核心團隊話語權過重可能導致作品週期過長,進而影響公司現金流。
此外,雖然《哪吒2》取得巨大成功,但整個電影行業仍挑戰重重。
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爲425.02億元,較2023年下降22.6%;觀影人次爲10.1億,較2023年下降22.3%。2024年平均票價已降至50元以下,低於2022年的52.8元。雖然低票價理論上能吸引更多觀衆,但觀影人數卻在減少,這無疑加大了影片的盈利難度。
與此同時,短視頻對電影行業的衝擊愈發明顯。2024年國內短視頻日均使用時長已超120分鐘,遠高於觀影時長。
短視頻不僅分散了觀衆注意力,還改變了其內容消費習慣。如何吸引更多觀衆走進電影院、平衡投資回報,成爲光線傳媒乃至整個電影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後:
不管怎麼說,《哪吒2》的成功客觀上爲光線傳媒一直以來心心念唸的“中國迪士尼”之夢增添了一塊極爲重要的基石。但追夢之旅,還需要光線傳媒的步履不停。
從估值角度講,目前光線傳媒總市值已經超過700億元,創歷史紀錄。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4.61億元,考慮到公司2025年業績大爆發,樂觀假設全年淨利潤達到10億元,那麼市盈率也高達70倍,遠超歷史平均市盈率(28.61倍)。
估值確實已經炒高,或許,已經到了該重視風險的時候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