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規劃引路,智能體在多行業場景動起來了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八項基礎支撐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礎能力、加強數據供給創新、強化智能算力統籌、優化應用發展環境、促進開源生態繁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政策法規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同時,《意見》設定可量化目標與階段性時間線,提出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該規劃的背後,是相關部門對AI技術演進規律、產業融合節奏與社會適配進程的系統性研判,也是行業AI能力與產業協同落地加速的必然結果。

明確技術與產業協同聯動

自AI1.0時代以來,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便期待通過AI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鏈條運作流程,但由於技術、應用、協同等多方面因素限制,直到大模型時代Agent相關產品開始落地應用,行業企業才逐漸相信技術對業務增長的實際意義。

此次,《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明確技術與產業之間的聯動意義。就《意見》答記者問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迴應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重大意義問題時表示,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撐場景應用落地,以新的應用需求牽引技術創新突破,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雙向賦能,有助於以人工智能應用發展的確定性,應對技術和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另外,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加強人工智能與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有助於拉動需求增長、加快動能轉換、吸引全球對華投資,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

行業應用需求與基礎能力供給在《意見》內容中也以協同推進的形式展現——一方面以行業應用需求爲牽引,另一方面,以硬基礎和軟建設爲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夯實“人工智能+”行動八大支撐。

智譜CEO張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大模型和智能體在產業落地時,給企業帶來的實際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是效率提升,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由模型或智能體自動化完成,大幅縮短了流程週期;第二是能力增強,大模型的推理、生成和多模態理解能力,使企業能夠獲得過去難以觸及的數據洞察和知識服務;第三是模式創新,智能體的引入讓企業不僅提升效率,更能夠探索新的業務形態。這些帶動作用正在讓人工智能從“工具箱”走向“新型基礎設施”,幫助產業真正釋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生產力價值。

拓展行業增長天花板

張鵬提及的智能體執行多任務形式,正在各行各業逐漸落地,也在執行過程中拓展行業增量天花板。

稅友股份旗下億企贏首席產品官周源對記者表示,Agent與傳統SaaS的核心差異在於 “交付成果而非工具”:傳統 SaaS 僅提供功能模塊,如財稅軟件的記賬、開票工具等,客戶需自行探索使用,且大量功能因複雜或隱藏未被激活,而Agent直接聚焦客戶降本、合規、高效完成流程等業務目標,通過編排工具、自動執行任務,直接交付 可落地的業務結果。這種 “成果導向” 讓Agent能夠解決傳統SaaS未覆蓋的深層需求,突破SaaS僅靠功能收費的價值上限,帶來更高的客戶付費意願。

目前大模型與Agent落地行業中,工業製造業是範圍較廣、付費意願更強的領域。聚焦AI在製造業落地的創新奇智上半年完成了營收22.3%的同比增長,其中“AI+製造”板塊收入同比成長27%,佔比提升至79.5%。另外,上半年付費企業用戶數量達到337個,其中製造業客戶281個,佔比83.4%。

創新奇智在Agent領域的佈局是“一模一體兩翼”,在工業大模型基礎上搭建Agent,向工業自動化機器人與信息化運維的工業軟件方向發展。採訪中,創新奇智執行董事、CEO徐輝記者表示,如今人工智能行業比拼的不再是模型或參數,而是模型如何結合行業進行實踐落地,將已有的行業數據、技術產品與行業應用場景結合落地,轉化爲產品與解決方案的能力,加上工程化,做到儘可能高的商業價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新奇智CTO張發恩表示,製造業有一個特點:方向確定之後,需要像練內功一樣,漸進式迭代升級,而不像C端產品那樣,消費者可以今天用豆包、明天用DeepSeek,這種產品端直接的轉變在製造業會比較慢,主要是因爲行業本身的週期屬性,就像一條產線或工藝,需要三年一個週期地一代代向上升級。因此在技術落地於製造業等B端場景的發展,張發恩認爲應以長遠的眼光觀察,多平臺合作聯動將是未來的方向。

明確量化目標和階段性時間線

對於大模型與Agent的落地節奏,《意見》提出明確的週期規劃: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十年規劃的前提是大模型技術逐漸成熟、Agent生態逐漸完善。周源認爲Agent有機會讓中國SaaS行業與美國市場跨至近乎同一起跑線,突破傳統SaaS“中國落後於海外”的格局——傳統SaaS因 “本地化需求多、訂閱制接受度低” 難以規模化,而Agent憑藉“成果導向 + 場景適配”,可快速複製並覆蓋全球相似市場。

對於《意見》提出的產業化規劃,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大模型行業已進入“產業+AI”深水區,正推動傳統行業在內的千行百業深層智能化變革,成爲企業擁抱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大模型正在實現從“技術驅動”向“價值交付”的躍遷,未來三至五年是AI重塑產業價值鏈的黃金窗口期。

表現在二級市場,《意見》十年規劃給到市場積極信號。天風證券研報認爲,《意見》通過設定可量化目標和階段性時間線,有望強化政策執行的確定性與產業落地的可預期性。當下AI 整體普及率與滲透率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產業空間依然廣闊。隨着政策逐步落地,疊加模型能力持續迭代、AI 成本進一步下降,中國 AI 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華龍證券研報分析認爲,《意見》中提出的人工智能“下一個十年目標”值得重視,AI產業重要頂層設計出臺,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人工智能將迎來十年的黃金髮展階段。伴隨着AI滲透率快速提升,“AI+”將會由量變引起質變,算力基建、AI軟件以及智能終端將會更爲緊密地結合,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產業格局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