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巴沒繪排隊線爆插隊還打架 司機無奈成「調解委員」
市民小巴7路公車班次多。記者林佳彣/攝影
臺北市民小巴是住宅與捷運、公車站的中繼接駁交通工具,有民衆在捷運市政府站自主性排隊等車,卻因沒排隊線規範而有人插隊,變成「先搶先贏」,議員認爲應在主要搭乘點規畫排隊動線,確保公平。業者說,打架、吵架時有所聞,司機得變身調解委員介入。
北市聯營公車現有292條路線,市民小巴14條路線。市內目前有民衆排隊等候的站位,主要是業者考量行駛路線行經國道有立位限制,或維護人潮較多的站位乘車秩序而畫設;一般公車路線無強制畫設排隊線,多爲民衆自主排隊。
議員詹爲元近日接獲反映,民衆在市政府站搭乘市民小巴7路公車時有自發性排隊,但地上沒有畫設排隊線,當天即發生插隊情形,插隊者指稱沒規定要排隊,雙方因此產生爭執。
詹爲元說,市民小巴的服務對象以社區民衆爲主,車型較小、座位有限,因未有明確指引及硬性規範,導致每逢車輛靠站,經常出現乘客瞬間涌入、爭先恐後上車的亂象。
他經實地觀察實況,原有排隊動線未發揮實質作用,當市民小巴靠站後,現場即轉爲「先搶先贏」的混亂狀態。同樣是市政府站,鄰近站牌的北醫接駁車也是小型巴士,則有排隊指引與標線,成效良好。
詹爲元說,市民小巴的實際乘車需求不低,雖允許站立,因車輛空間有限,仍可能無法上車;他建議市府儘速檢討並設計完善的排隊動線與配套措施,改善現況。
公運處迴應,市民小巴7路公車在市政府站停靠捷運2號出口前第3座候車亭,現行經該站路線已有依路線分候車亭停靠,民衆也有養成排隊習慣。爲避免畫設排隊線影響該處人行道通行,將持續觀察民衆候車情況再優化辦理。
臺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執行長李建文表示,不少小字號及市民小巴路線確實會有民衆自主性排隊,也有些路線常有民衆爲了搶位、佔位而衝突,打架、吵架時有所聞,司機因此壓力大,當下爲順利發車,不得不變身「調解委員」介入調停,陷入爲難之境。他呼籲民衆不要因爲排隊搶座位壞了好心情。
李建文舉例,捷運劍潭站不少前往陽明山的市民小巴,包含小15、小16、小17、小18、小19,現場礙於縱深不夠,雖然不能繪設排隊動線,至少在路緣貼上路線號碼,民衆自主依號碼排隊;但並非每個站位都可以繪設,例如松江路行天宮站是廟方私地,業者尊重私地主不便繪設,還有公車專用道也不宜繪製。
李建文說,只要場域適合且是市有土地的話,建議業者可以向主管機關申請繪設排隊動線。大都會客運經營市民小巴7路公車,將會向市府申請會勘,評估繪設排隊動線的可行性。
北市議員詹爲元指出,北醫接駁車也是小型巴士,在捷運市政府站的站牌有排隊指引與標線,成效良好。記者林佳彣/攝影
捷運市政府站2號出口前第3座候車亭爲市民小巴7路公車停靠處。記者林佳彣/攝影
捷運劍潭站不少前往陽明山的市民小巴,現場縱深不夠而無法繪設排隊動線,但路緣貼有路線號碼,此爲市民小巴1路。圖/臺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執行長李建文提供
臺北市民小巴7路公車的搭乘民衆都是自主性排隊,曾發生因無排隊線規範而有人插隊的狀況。記者林佳彣/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