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別隻靠藥 須找出根本原因

失眠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症狀,常伴隨共病,若僅以安眠藥處理睡眠問題,可能忽略背後更核心的健康議題。(王家瑜攝)

近年失眠問題逐漸嚴重,挪威一項回溯研究以「Can’t Sleep」等關鍵字分析搜尋量,結果顯示日本、臺灣與瑞典爲搜尋率最高的三個國家。日本每10萬人搜尋「無法入睡」約54次,臺灣也高達39次,是全球平均(3.6次)的11倍左右。醫師指出,失眠往往不是單獨存在,常伴隨共病,若僅以安眠藥處理,可能忽略背後更核心的健康議題。

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振興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毛衛中表示,失眠問題日益嚴重,和快速的生活節奏、壓力增加及電子產品普及有密切關係,例如藍光與社交媒體干擾生理時鐘,影響入睡品質。

毛衛中指出,壓力是最常見誘發失眠的因子。當情緒緊繃或焦慮時,大腦處於警覺狀態,交感神經興奮、難以放鬆,進而影響入睡與整體睡眠品質。失眠與多種身心疾病高度共病,例如焦慮症、憂鬱症、慢性疼痛、氣喘、胃食道逆流、夜間頻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以憂鬱症爲例,超過8成的患者會合並失眠,但當憂鬱情緒獲得緩解後,睡眠品質往往也隨之改善。相同地,對夜間頻尿或慢性疼痛患者而言,若能妥善處理原發問題,睡眠困擾便可能自然減輕,甚至無須依賴藥物。

有些人對安眠藥產生依賴,也有人對懷疑其效果。毛衛中指出,若經診斷爲失眠症並建議用藥治療,短期服用安眠藥在多數情況下是安全且有效的。當失眠狀況穩定後,醫師會協助病人逐步減藥,不僅有助於避免反彈性失眠,也能逐步重建自然睡眠機制,勿突然停藥或任意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