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原動力還在( 趙政岷)

災民在光復車站舉起布條,上頭寫下「鏟子超人謝謝你們」,並鞠躬致謝。(翻攝王婉諭Threads)

10月連假出奇的多,國慶連假剛過,花蓮光復車站每天還是涌入上萬人潮,幫忙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區清理家園。是誰這麼天才發明「鏟子超人」這個光榮的名詞?爲什麼有那麼多人,不計代價、不管自己有沒有力氣,說走就走勇敢前往救災?這是天災顯現的臺灣「韌性」與「超實力」,讓臺灣再次偉大

衆多的「鏟子超人」很難用樣態定義。很多人前一天下班搭火車到光復鄉夜宿車站,沒計劃要待多久,能做就做。問大家爲什麼志願加入清淤,大多都沒有特別理由,看到災情慘重,能盡點力就直接請假到現場來幫忙。臺鐵光復車站列車長會廣播「感謝遠道而來,對光復伸出援手的每個人」,聽了讓志工感動到哭出來。

從臺東搭火車到花蓮,車票本來就不好訂,但決心付出綿薄之力的立委,回程顯瘦地窩在車廂後座的地上角落,讓人備感溫暖。前花蓮水泥廠的董事長,退休後已返回老家桃園沒住在花蓮,這次也趕回花蓮參加清災。慈濟的志工是最快速、最專業、最有規模的,行動志工與行動廚房快速開立。

現場還有海軍陸戰隊的義廚外送站、高雄鹽酥雞攤分送愛心雞排、檳榔攤寫着「光復加油、只送不賣」;小朋友跟大人在小貨車上送愛心冷飲;號稱「光復小蜜蜂」的摩托車志工畫海報寫「有需求招手即停」;也有面包店老闆半夜開車前往災區送麪包;已經沒有招牌的統一超商店門口掛出橫幅「歡迎各位鏟子超人入內休息」。苦難中看見臺灣人良善的一面,不分黨派地方、不論老少階級,臺灣有難大家同往。

歷史學家也是作家的羅格.佈雷格曼寫下《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一書,強調97%的人認爲,人性自私又貪婪。二次大戰期間,德軍試圖用轟炸瓦解英國,大家擔心一旦恐慌與暴力蔓延,人類便會顯露低劣的本性。然而德軍沒有如此殘暴,英軍也採用同樣的戰略回敬德軍。衆多的歷史事件證明,當危機來襲,不論是炸彈落下或洪水成災,我們展現的都是人類最好的本質。結論是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美好,真正的威脅,是我們對於自己太悲觀。

「此刻我們都是花蓮人」。立法院長韓國瑜與總統賴清德都在國慶日致詞提到「鏟子超人」。套用賴總統的講話:「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爲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每一位鏟子超人剷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這是一場臺灣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臺灣的善良、團結與行動原本都在,這是臺灣變得偉大的原動力,過去如此、未來也是。但怎麼現在遇到政黨意識形態就破功了呢?

(作者爲資深媒體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