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石破訪美 美日新黃金時代? (鄭子真)
美國總統川普7日在白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高峰會談。石破錶示,日本對美投資規模將增至1兆美元,川普則要求消除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還敦促日本進一步增加防衛費。(新華社)
2024年10月日本石破茂內閣上路後的首要外交考驗,就是2025年1月美國川普政權再度登臺,讓初上臺原本其提出的亞洲版北約,讓諸國猜疑日本是否有離美親中的意味。然而2月10日美日首腦會議後,雙方共同發表「追求美日關係新黃金時代」之內容,引發各國觀察日本的舉動是否帶來相關啓發。
首先,川普向來宣傳的「美國優先」,不讓其他國家佔其便宜,因此首先對鄰近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祭出25%關稅、中國再追加10%的手段;對全世界想輸出鋼鐵和鋁製品至美者,一律課以25%關稅。截至目前日本2024年約輸出111萬噸的鋼鐵至美國,約佔美國的3%,在第一任川普政權時期日本爲避免高關稅,即已採取現地生產方式來降低輸出量,與2017年的176萬噸大幅降低37%。
然而關於日本製鐵公司購買美國鋼鐵一事,從拜登總統的收購行爲變成川普要求的投資活動,此舉將在一週內美方與日本製鋼高層會面討論後得出結論,而且日方不得擁有超過一半股權,與之前日本製鐵欲將美鋼子公司化,藉以取得高機密性技術的意圖落空。
美日貿易逆差的事不言可喻,美國每年貿易逆差爲1兆2117億美元,當中日本佔18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金額。其次,自1985年以來日本去年貿易順差爲史上最高,爲29兆2615億日圓,主因在於日圓便宜所造成國際競爭的優勢。
因此美國勢必對日本出手,爲避免歷史重演,石破政權加碼對美的投資,從以往每年8000億美元提高到1兆美元,也擴大從美國輸入石油和阿拉斯加的天然氣到日本市場。事實上,以往日本多數是向中東購買石油或天然氣,透過麻六甲海峽輸送到國內;但若是改採美國阿拉斯加的天然氣或石油,將可不用面對印太區域上的地緣緊張關係,也可視爲一種經濟安全保障概念,而且從阿拉斯加運送的途徑,也讓日本可以減少輸送時間和降低成本,反而強化美日同盟關係,達到雙贏局面。但當中美日雙方尚未針對汽車關稅進行協商或討論,衆所皆知日本豐田汽車全世界市佔率第一,偏偏川普更重視傳統芝加哥制車產業和勞工,顯見川普尚未露出對日本的最後手段抑或等着後續協商。
其次,川普總統念茲在茲的即是美軍費用的問題。爲此,川普要求日本必須進行更大幅度的防衛改革,日本增加購買美國軍事武器,雙方達成美日同盟需有的抑制力和對應力之共識,以及強化導彈防衛系統等防衛中朝俄等威脅。這些都說明往後日本防衛預算必須提高到GDP的2%以上,朝向更自主的防衛、增加對美軍購金額,2025年日本對美國的軍購金額將達10億美元。
同時,石破也延續菅義偉和岸田前首相對於臺海問題的重視,美日同意當臺海有事之際將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反對任何一方的試圖改變現狀。此點與2024年12月25日造訪中國的外務大臣巖屋毅回國後,放寬中國觀光客簽證至日本旅遊的行徑大相逕庭。意即石破欲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而現階段爲求與美日友好,暫時脫離剛上任時之安保理念,迴歸後安倍時期的路線。
石破首相的目的是建構與川普總統的友好關係,驗證美日同盟依舊,而非不如以往安倍首相在位時。此次石破訪美過程,迥異於去年上任時的20%低支持率,石破訪美前做足了功課,爲其他尚未與川普總統交手的國家做了一個示範。依據2月10日NHK調查,57%的日本民衆認爲川普總統會對日本經濟產生不好影響,但65%的民衆認爲美日關係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而石破內閣的支持率從39%上升到44%、不支持率從40%下降到35%,充分展現政治成效。石破首相甚至邀請美國川普總統參訪2025年4月日本關西舉辦萬國博覽會,大大作足外交場面以及力振內政的野心。
追根究柢,石破首相的政治行爲變化,來自於3月底執政的自民黨要於國會通過明年度的國家預算案,以及面對今年夏天參議院選舉和來勢洶洶的在野黨立憲民主黨挑戰。如果自民黨在此次大選再度失去多數黨優勢,則石破首相可能面臨逼宮且政權跛腳的狀況,外交考驗和內政磨練,將淬鍊日本的對美關係是策略還是典範。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