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積電投名狀 難換臺海和平(羅慶生)
美國總統川普(圖左)與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圖右)召開共同記者會,宣佈臺積電擴大投資美國。(圖/路透社)
日前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現身美國川普總統記者會,宣佈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包含三座新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一間研發中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這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內。
先說意料之外。臺積電在美國生產成本遠高於臺灣。2022年,創辦人張忠謀即提到美國生產的單位成本比臺灣高50%。魏哲家1月中旬到臺大演講時談到「在亞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受盡各種訓練」的辛苦。還信誓旦旦的強調:「臺積電變美積電,門都沒有」。此時突然宣佈要到美國設廠,是意料之外。
但也是意料之內。川普揮動關稅大棒,不斷恐嚇盟邦,連最親密的加拿大與墨西哥都免不了,何況懷璧其罪的臺灣。臺積電赴美設廠重傷其利潤,股價恐長期走跌。臺灣半導體產業也有被掏空疑慮,但總比被徵收100%關稅強。可以理解賴政府臺面下扮演的積極角色。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安全受到的衝擊。川普無意出兵保護臺灣已是衆所皆知,有臺積電在,美國多少要盡點心力。一旦先進製程都被搬到美國,臺海有事,幹美國何事?可能迎來「不應該讓這種事發生」的嘲諷。烏克蘭殷鑑不遠。
有觀點認爲,美國不會放棄臺灣,因爲臺灣位於第一島鏈中心,放棄臺灣等於放棄第一島鏈,但這觀點已經過時。「島鏈」是地緣政治的概念,當美國與中國進行「地緣政治競爭」,例如拜登時期,第一島鏈有意義;但川普與中國競爭打的是關稅戰,他沒有「島鏈」概念,也沒有地緣政治的概念。川普從未說過第一島鏈重要,甚至連這詞彙都沒提過。
主張臺灣被利用的價值,以爭取美國協防,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爲奉上臺積電,就是臺灣安全保障的投名狀,更是令人悲哀的愚昧。川普在乎的不是對手價值,而是籌碼。臺灣牌的剩餘價值,能讓川普願意冒與中國開戰的風險?
依賴美國,已經行不通,所謂「備戰避戰」論,也已過時。賴政府的國安團隊難道真的相信,臺灣的防衛韌性,能阻擋佈滿天際與海面的無人機、艦,以及無數撲面而來的機器狼或機器狗?
當兩岸軍事天平嚴重傾斜,維繫臺海和平的就不再是臺灣的軍事嚇阻力,而是大陸維持和平的善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大陸政策,纔是臺海目前仍能維持和平的原因。賴政府要擔心的,是大陸何時失去耐性。
川普上任,臺海戰略形勢已完全改變。美國戰略社羣風向轉了,附和川普別把美國拖下水論調甚囂塵上。賴政府處理好兩岸關係,或許纔是川普樂見的投名狀吧?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