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李在明平衡外交 美韓矛盾仍在(馬準威)
2025年8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橢圓辦公室會見南韓總統李在明。(圖/美聯社)
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川普25日在白宮進行雙邊高峰會,這是李在明自今年6月上任總統以來,首次訪問美國。由於李在明的左派色彩常令外界質疑他能否與美國打好關係,加上川普發動的貿易戰方興未艾,故這場峰會格外受到各方矚目。
從峰會議程看來,涵蓋安全、經貿、科技與北韓政策等多面向,美韓正走在戰略重塑的十字路口,藉此峰會約略可看出美韓關係未來的走向。
由此次峰會可看出李在明的外交手腕比預期的更加靈活。赴美之前,他先訪問日本,借鑑日本對美談判經驗,也宣誓美日韓同盟路線不變。他又派遣特使團24日赴北京,並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轉達親筆信。他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傳統同盟關係,另一方面安撫北京,展現巧妙的「平衡外交」。
根據蘭德智庫(RAND)的數據,美國目前在全球造船業佔比不到1%,而中國大陸爲50%,韓國爲30%,日本爲10%。以韓國的造船技術與體量,加上美韓同盟的基本互信,韓國甚至有比日本更能滿足川普「造船重返美國」的條件。韓國的設備、設計與技術,有助於美國重拾船舶製造業。因此李在明用了一個對川普極有吸引力投資項目─造船,既平衡韓美貿易,又正中川普下懷。
不過美韓先前簽訂的貿易協議仍有許多未解的細節,例如利益分配、非關稅障礙、市場準入等,這次看來仍未解決。
韓國遭遇與臺灣類似的壓力。川普強調韓國應大幅提升防務分攤力度,軍事預算應提升至GDP的5%,較目前韓國防衛支出約GDP2.3%的水準高出許多。而且川普提出希望取得駐韓美軍基地所在土地的「所有權」,而非租借方式,亦對李在明政府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李在明暫且四兩撥千金,試圖淡化敏感議題,僅先強調「聯盟現代化」方向,並承諾推動韓國朝「智慧化軍隊」轉型。但以川普的性格,不太可能罷手,美韓軍事同盟的矛盾依舊隱隱存在。
李在明呼籲川普成爲朝鮮半島和平的「締造者」,希望美國開啓談判窗口並支持其朝鮮半島無核化三階段「凍結–削減–拆除」的路線。川普亦重申希望在今年內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並稱他與金正恩有「非常好」的關係,願意扮演催化者角色。
然而8月18日起,美韓「乙支自由護盾」軍演在朝鮮半島附近展開,在金正恩眼裡,這就是在挑釁。此外,回顧川普1.0時期的「川金會」,最終雷聲大雨點小,朝鮮半島無核化恐怕仍難如願。
整體來說,李在明展現出靈活而務實的外交身段,平衡對日、中關係,也創造美韓良好氛圍。不過細究美韓峰會內容,仍存在諸多在執行面上的困難。除了韓國對美投資的具體進程如何安排外,美國對韓課稅的細目也未明。美韓軍事分攤與駐軍基地主權等問題更是棘手。朝鮮半島安全問題也存在難解變數。因此此次峰會,看似創造一個美韓關係的絕佳氛圍,卻沒有真正解決議程上的多數問題。
(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