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民黨的危險繼承(趙政岷)
國民黨黨主席將於10月18日改選。圖爲國民黨黨部。(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最新民調顯示,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最受青睞,被視爲最能夠化解國內政黨對立與改善兩岸關係的候選人。
國民黨挺過大罷免後聲勢看漲,黨主席選舉深受各方矚目。但表面上參選爆炸的背後,國民黨人卻陷入集體深度焦慮,大家心知肚明,這個黨的基本盤正在萎縮,萎縮到必須把「藍白合」作爲重返執政的前提。這意味着下任掌舵者不能只求守成,而是必須做到世代更迭、價值再造、語言革新,替百年老店注入新靈魂,才能成爲符合時代所需的政黨。
國民黨的品牌困境,從歷史來看,由來已久。根據《1949,國民黨敗給共產黨的100個原因》一書分析,「任人唯親」是國民黨當年大陸時期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時至今日,「權貴傳承」標籤仍難擺脫。國民黨在主義論述上也一直存在先天不足,當年國民黨實踐的是「50%的三民主義,重民族,輕民權,不談民生」,因此敗退大陸。如今兩岸論述一樣進退失據,「九二共識」曾被當法寶,如今成爲兩面不討好的「負資產」。
國民黨歷史上向來有嚴重的內耗問題,「黨爭的結果是內耗」,而「清黨清出更多派系」,這種派系鬥爭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黨內各路人物難以形成統一戰線,與基層民衆疏離,難以突破同溫層限制,組織建設也使不出力道。
如今黨主席之爭看似紅火,但背後卻危機重重。正如國際知名人類學家、牛津大學社會凝聚力研究中心主持人哈維.懷特豪斯一書的標題:《危險的繼承:從衆、宗教與部落主義,形塑現代世界的人性起源》。這書原本在說,人性之中存在着悠久的遺產,來幫助我們創造宗教、組成部落、建立帝國,如今卻正將我們推向毀滅。
這套演化形成的成見與文化工具,曾塑造了人類的行爲,歷經數不清的世代,將人類帶往更高的成就,激發出更復雜的科技、更組織化的宗教、更廣大的帝國。然而現在的情況是,這份遺產竟然正在打擊人類,因爲全球正在快速朝向政治兩極化、戰爭更加致命、環境破壞無法彌補的未來。當人們喪失控制成見的文化結構時,我們所建構出的世界將會失控陷入混亂,而這正是一種危險的繼承。
看看國民黨新主席的未來,似乎也正是一種「危險的繼承」。品牌重塑之路步履蹣跚,權力分配考驗重重,兩岸論述進退失據,如何精準抓住社會情緒,創造符合年輕世代的政治語境,勇於正面對抗執政黨的圍剿,並處理好財務與信任的雙重危機,這都需要從根本上做改變。
歷史學者羅松濤曾引用蔣介石敗退臺灣時的總結說:「國民黨是被自己打敗的。」這一判斷在今天好像依然適用?國民黨的品牌困境,根本上源於內部變革的遲滯,而非外部挑戰的打擊。看來國民黨新主席要的不只是一張新臉孔,而是要一個能調整「藍色價值」、對黨重新品牌再定位的新腦袋。(作者爲資深媒體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