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當民進黨遇上中國文化(嚴果維)

民進黨新任秘書長徐國勇將啓動22縣市巡訪。(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由「大罷免,大成宮」變成「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秘書長首先換人,行政院改組,最後引來了8月29日立法院會的「甲動」,民進黨派系政治攻防戰在國會殿堂公映,媒體直播,宮斗大戲以雷聲大、雨點小做收,後戲可期。

從8月23日到29日,民進黨高手出場,中國文化上身,引經據典,金句連連,有違民進黨在高中教科書「去中化」的基本政策,在民進黨老前輩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餘毒」的精妙與源遠流長。

8月23日大罷免暨核三重啓公投,一大早8點鐘,新接任民進黨秘書長的「勇哥」徐國勇在投票所門口被多個媒體「堵麥」專訪,詢問他如何承擔新職?他說:「府院黨應爲一體,就像〈出師表〉上說的『宮中府中、俱爲一體』」。

經查,諸葛亮原文的下一句是這麼說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整個4句話連起來就是說:皇宮和朝廷本是同一個整體,因此對官員的獎懲、賞罰、褒貶、進退,不應該有雙重標準。現在回頭想,身爲「薯條三兄弟」(賴清德、卓榮泰、徐國勇)之一的他,早與另兩位鐵桿兄弟訂下大策:行政院改組與立法院黨團改組應同步進行,標準一體適用。

難怪乎,823晚上投票結果出爐,吳思瑤以下幾位民進黨黨團女幹部立刻在臉書等社羣媒體上表明辭意,只有柯總召還在猛打電話,要她們別走,奪命連環叩,奈何被拒接。

民進黨大罷免慘敗後,秘書長徐國勇邀各派系開會,發起「立委連署改選黨團幹部」,逼宮柯建銘。潘孟安8月27日晚間到柯建銘家中拜訪勸退,自找臺階下,但柯建銘未動搖。面對黨內逼宮壓力,柯建銘28日突然下達黨籍立委甲級強制動員令,將在29日立法院議場召開「黨團會議」,媒體人周玉蔻驚呼「這是柯總召的逆襲」;柯總召,不愧政壇老將,將本來只適合在密室進行的宮鬥轉暗爲明,放在鎂光燈下,只見黨籍立委噓寒問暖,徐國勇與賴清德因而破功。

面對媒體幾次逼問,柯總召總是回答:「此時無聲勝有聲」,當場表示「不評論」的意思,記者也就追問不下去。如今再回味這句話,原來還有兩層意思:一是「天機不可泄露」,大家等着瞧,一切盡在不言中。其二,這句話還有上下文,自己去找。

「此時無聲勝有聲」引自唐朝詩人白居易長詩〈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柯總召顯然料到當今記者、名嘴、民衆普遍國學功夫不足,必然去Google一下他引用的詩句來處,他原本不好說出口的幽怨之情就會被引出來了。果不然,週末電視談話節目中名嘴們都在發揮「別有幽愁暗恨生」的政治意涵,炫學之餘,紛紛幫他代言了。

我們後生小輩要多多體會民進黨兩位大老的中國文化火候,他們不只出口成章,引用中國古詩文,還會玩「藏頭詩」、「歇後語」、「脫靴格」,打啞謎與引人入彀的功力遠在「中國」國民黨之上呢!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