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潰堤」而非溢流!郭正亮查出科學定義打臉綠營

潰堤及溢流的用法引發爭議。右爲馬太鞍溪堰塞湖颱風前空拍影像。(合成圖/示意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嚴重洪災,綠委討論釋出「殺傷力消息」攻擊花蓮縣府的羣組訊息外流。此外,綠委蔡易餘還在羣組喊「這次是溢堤非潰堤」,要求NCC通令媒體不準使用「潰堤」。農業部隨後也要求媒體避免使用潰堤,改用「溢流」。前立委郭正亮查出兩者的定義打臉綠營。

郭正亮25日在《大新聞大爆卦》節目指出,以下是「溢流」跟「潰堤」的科學定義,什麼叫「溢流」?水位超過壩頂,從壩面低窪處慢慢地往外流。「潰堤」是壩體被沖垮或崩塌,形成一個大的缺口,大量水瞬間傾瀉。「這個是有定義的!」

郭正亮補充,結構失效也是「潰堤」。爆發式、短時間內釋放幾乎全部的庫水,75%。下游毀滅性洪災,瞬間衝擊力極大。

主持人馬千惠直呼,這不就是這次嗎?郭正亮表示,都符合潰堤的定義。「所以(中央)就是在玩語言遊戲!」

馬千惠質疑,這就是要幫陳駿季,讓他的責任可以少一點,因爲陳駿季8月13日還說,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

節目中也播放了內政部長劉世芳與林保署官員的會議對話錄音檔,劉世芳也認爲要垂直避難。郭正亮強調,因爲不可能,一天要怎麼撤離8000人?能準備的收容所就是教室跟禮堂,實際上能容納的人數不超過3000人,這就是實際的狀況。而且過去的經驗採取的方式,就是垂直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