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太冷 房仲半年僅增3家

國內房市在銀行放貸緊縮、央行信用管制壓抑下,購屋信心趨保守,交易量大幅萎縮,今年5月底房仲家數爲7,906家,半年來僅淨增加3家。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全臺房仲家數

國內房市在銀行放貸緊縮、央行信用管制壓抑下,購屋信心趨保守,交易量大幅萎縮,根據房仲公會全聯會針對房仲會員家數的統計顯示,今年5月底房仲家數爲7,906家,半年來僅淨增加3家,相較於過去幾年每年淨增加400家以上,「細胞分裂」展店景象不再,房仲展店擴張明顯停滯。

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預期,如果交易未見回溫,預期下半年開始,房仲倒店潮將開始出現。

房仲公會全聯會統計顯示,在這波房市景氣谷底的2017年時,全臺房仲家數僅5,394家,隨着房地產景氣自谷底回溫,市場交易規模擴增、加上房價上揚帶動服務費收入提升,房仲業者積極展店,特別不少大型加盟品牌加速擴充市佔。

自2020年至2024年間,每年以平均增加逾400家的速度擴增,五年間增加了近2,200家房仲公司,相當這段房市多頭期間,全臺每天就增加1.2家房仲公司。

以全臺各地來看,臺中增加逾300家,新北、桃園增加200家,新竹縣市合計也增加近200家,目前光臺中市就有逾1,500家房仲公司、新北也超過千家。

但房市多頭退燒,自去年第四季起,因房貸緊縮及信用管制政策,購屋資金籌措難度大幅提升,加上市場對房價上的預期消失,交易量急凍,不僅預售市場交易量衰退7成,中古屋市場交易量也接近腰斬,低量僵局持續近三季,隨着房仲密度飽和、傭收大減,單點或區域經營的房仲業者財務壓力開始浮現,今年以半年期間全臺房仲家數成幾乎呈現停滯,爲這波景氣多頭來首見。

王瑞祺表示,房仲業在景氣多頭時以「細胞分裂」展店景象不再,景氣反轉的初期是人員離職潮,隨後會進入股東重組的並店、品牌轉招,或撤招階段,以降低支出,目前房市整體交易低量已經持續超過三季,隨着不景氣的時間拉長,市場上房仲業者約僅有2成賺錢、4成打平、4成虧損,店東對經營意願降低,如果交易市況未見回溫,預期下半年開始,會有愈來愈多房仲進入頂店、關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