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警臺海!美前議員點出以哈戰爭「3大教訓」 警惕中國威脅

▲蓋拉格以「10月7日對美國關於中國的警告」爲題,點出3大教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以哈戰爭打了2年終於迎來第三次停火協議,然而以色列當初就是因爲太過自滿,曾深信戰爭永遠不會到來,結果付出慘痛代價。美國前聯邦衆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投書華爾街日報,以「10月7日對美國關於中國的警告」爲標題點出3大教訓,並提問「對於中國,我們是否落入同樣的陷阱?」

蓋拉格認爲,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假想的戰爭確實可能發生」,多年來的相對和平會讓人陷入虛假的安全感之中,以色列從未真正相信哈瑪斯會發動全面入侵,認定加薩問題屬於長期且可控,猶如美國討論中國與臺灣的危機一般。

蓋拉格進一步提到,北京政府正在釋放準備戰爭的訊號,就像哈瑪斯在2023年10月7日之前所做的那樣,中方還表明希望要在2027年之前擁有武力奪取臺灣的能力,正研發可打擊全球任何目標的核彈頭飛彈,推動軍事現代化、囤積原物料,大幅增加軍費開支。

「中國共產黨不是哈瑪斯」,但蓋拉格說明,以色列人看着哈瑪斯擴大火箭彈庫、測試邊境防禦,美國及其盟友也看着中國大陸組建進攻艦隊並測試防空系統,「我們還需要多少證據來證明北京正在爲衝突做準備?如果假設戰爭可能在我們眼皮底下爆發,我們應該要採取哪些不同的行動?」

針對第2個教訓,蓋拉格認爲是,經濟邏輯永遠無法戰勝意識形態狂熱,以色列採取多種誘因策略,包括髮放工作許可給加薩勞工、明知電力將爲哈瑪斯恐怖隧道提供動力卻依然免費供電,但這一切都沒辦法阻止哈瑪斯,哈瑪斯還把提供給平民的數十億美元資金挪爲己用,並在開戰第一天就燒掉促進貿易與就業而修建的邊境口岸。

蓋拉格稱,許多美國人依舊相信可透過市場準入的方式來安撫北京,但中國工業基礎的雙重性質,代表着美國消費者正在爲中國作戰人員提供資金,「資助你的競爭對手並不會讓他成爲合作伙伴,只會讓對方成爲更強大的對手」。

蓋拉格提到,第3個教訓就是,若不堅守紅線,將爲不可想像的事情敞開大門。以色列曾把哈瑪斯對邊境城鎮發射的火箭襲擊稱爲毛毛雨,淡化真主黨在以色列境內搭建帳篷的挑釁,讓對方一次又一次進行試探。

蓋拉格說,美國不能陷入這種思維之中,中國大陸正透過南海挑釁、甚至是經濟脅迫試探模糊界線,俄羅斯戰機與無人機正在試探北約邊境,在愛沙尼亞、波蘭等地發動灰色地帶戰爭,若未能果斷應對,這在地緣政治方面無異於不斷累積的赤字支出,以未來作爲抵押,用更大的明日風險換取今日的虛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