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防中風日 臺灣中風健康照護協會盼全民預防中風

每年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已診治過近萬名腦中風患者的臺灣中風健康照護協會理事長王新民醫師表示,比起臺灣十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腦中風對家庭的影響更巨大。

他呼籲大家除了要重視如何預防中風,在腦中風後,更要找到正確並根據患者個別狀況的治療方式,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掌握腦中風的正確觀念,「預防中風就能和施打流感疫苗一樣簡單」。

由於自己父親也曾經中風,王新民對中風患者家屬心中的苦最能感同身受,並透過臺灣中風健康照護協會推廣腦中風的相關知識。

王新民說,他每天門診面對的是造成老年殘障失能最大主因的腦中風患者,患者年齡「從12歲到90歲」都有,患者的願望很簡單,就是生活能夠自理,不用再麻煩別人,能有尊嚴的活着,但突如其來的中風,卻讓這些患者的人生變了調。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國人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心臟血管與腦血管相關疾病,且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口,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臺灣每年新增的中風患者近3萬人,若再加上二次、三次中風,患者數超過6萬人,這也代表着十幾萬個家庭正在受到中風的摧殘。

王新民建議,預防中風就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善做起,保持少油、少糖、少鹽的健康飲食方式,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定期健康檢查、避免菸酒、減少壓力、勿過度勞累等,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發生。

尤其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或有家族病史高危險羣,更應提前預防避免中風的發生。王新民指出,臺灣醫療相當先進,可透過保養血管的方式,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幫助血管抗氧化,阻止壞膽固醇囤積在血管壁,就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當中風不幸發生時,越早治療可獲得恢復與改善的空間越大,但王新民也鼓勵中風患者及家屬,中風治療無黃金期的限制,最重要的是找到有經驗的醫師,根據患者的狀況量身定製治療及復健的方式。

國內已有慈濟大學「實證腦中風預防與治療成效評值計劃」的研究報告,證明有效的複合式中風治療可突破治療黃金期的限制。

相對的,王新民也提醒,不少腦中風患者覺得症狀有所改善後就不再持續治療或復健,甚至又恢復了原本不健康的生活模式,結果導致了二次、三次中風,相當令人遺憾。

見證過許多中風患者接受治療後病情改善,重新找回人生希望的王新民,特別選在「世界預防中風日」這一天向患者和家屬喊話:「只要不放棄,奇蹟會發生」。

臺灣中風健康照護協會理事長王新民說,預防中風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做起。業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