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警訊 毛寶貝心血管疾病不容忽視
飼主平時應帶家中年邁毛寶貝每年定期檢查。(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除了提醒人類重視心血管健康外,新北市動保處也指出,毛寶貝同樣深受心臟疾病威脅,呼籲飼主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根據新北市毛寶貝醫療中心救援犬貓病例統計,約有5成流浪動物檢出心血管疾病,其中更有3成感染心絲蟲,顯示心臟疾病在犬貓間並不罕見。
動保處獸醫師說明,心臟疾病多見於中老年齡犬貓,像吉娃娃、馬爾濟斯、博美犬等小型犬容易罹患心臟瓣膜問題,貓咪則常見肥厚型心肌病,甚至可能因血栓引發四肢冰冷或癱瘓。臺灣因屬亞熱帶地區,心絲蟲感染更是常見。若飼主等到毛寶貝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甚至鼻孔冒出粉紅色泡沫或昏厥時,病情往往已十分嚴重。淡水動物之家就曾收治一隻腹部異常腫大的中型米克斯犬,檢查後確診爲心絲蟲感染導致鬱血性心衰竭,醫師即時抽出2公升腹水才穩住病況。
淡水動物之家日前救援一隻毛寶貝肚子異常腫大,系因心臟病導致腹水。(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心臟病出現腹水可透過X光發現異常。(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專家提醒,飼主可從日常生活中守護毛孩「心」健康:一、留意症狀,如活動力下降、容易喘、夜間頻繁咳嗽或昏倒;二、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7歲以上犬貓,每年至少1次完整心臟檢查;三、按時投予心絲蟲預防藥物,並加強外寄生蟲防護。
若毛寶貝長期咳嗽、休息時呼吸急促、鼻頭冒泡沫,甚至突然尖叫或昏倒,應立即就醫。平日也需控制體重與飲食,避免肥胖增加心臟負擔,同時維持適度運動,以保護心肺功能。
新北市動保處強調,毛寶貝和人一樣,隨着年齡增長更需重視心臟照護。今年動保處更與臺灣運動安全暨急救技能推廣協會合作,推出「2025年大人、小孩與毛寶貝之基本救命術課程」,幫助飼主掌握急救技能,在關鍵時刻挽救毛孩生命。課程資訊可至官方報名連結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