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丨美媒:關稅正進一步壓垮美國醫療系統 “迴旋鏢”終將傷害美國人

中國日報網4月9日電 美國《時代週刊》(Time)網站9日刊文稱,美國醫療系統近年來承受的多重壓力與日俱增,從醫護人員短缺到財務運營危機,重重困難和挑戰導致大量醫療保健機構被迫削減急診、產科護理等重要服務。現如今,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則正在成爲壓垮醫療系統的又一根致命稻草。

當地時間4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講話稱,美國將對藥品徵收關稅。特朗普表示,美國並不生產自己的藥品和其他改善健康的產品。美國支付藥品的價格往往比有藥品生產的國家高出很多倍。他認爲,一旦對藥品徵收關稅,製藥公司將在美國開設工廠,因爲美國是“最大的市場”。

但文章認爲,大幅提高進口關稅將重創美國本就脆弱的醫療供應鏈,從基礎藥品、醫用手套到手術服、靜脈注射器材,這些維繫醫療安全的必需品多依賴進口。關稅不僅推高物資的價格,更將導致患者的治療成本激增。

文章指出,藥品成本在這場關稅亂戰中首當其衝。在美國的成品藥中,48%來自印度、13%來自中國、7%來自歐洲。研究機構艾瓦雷爾醫療(Avalere Health)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便是美國本土生產的藥品,其原料也有逾三成依賴進口。最終,關稅帶來的價格壓力將轉嫁至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BM)和普通患者及家屬,導致部分人被迫減量用藥或放棄處方,從而危及健康。

醫療耗材領域同樣危機四伏,許多對醫院正常運轉至關重要的常規用品均在美國國外生產。例如,醫療護理最常用的外科手套,美國的醫療機構完全依賴外國供應商,本國生產的手套不到1%;現代醫學的支柱之一靜脈注射導管,其主要生產地也在北美之外;口罩的供應鏈目前也仍嚴重依賴海外。

而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亦難獨善其身,文章稱,美國的醫院每年在重要設備和技術上的花費高達數十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海外,因此整個美國醫療保健系統必須爲巨大的財政壓力做好準備。

文章舉例稱,呼吸機、麻醉機、X光設備及先進影像診斷設備全部由外國製造或含有外國零部件。據估計,這類設備的成本漲幅在20%至30%,不僅衝擊美國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更將影響全球醫療體系。而爲節省資金而延遲此類支出,則可能對患者護理產生不利影響,包括無法及時準確地使用成像方式診斷危及生命或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疾病。

文章還寫道,在過去幾年中,許多全美規模最大的醫療系統要麼宣佈鉅額赤字,要麼不斷削減成本。在美國首屈一指的麻省總醫院百瀚醫療系統(MGB)最近的報告顯示,雖然在全力控制成本,但該系統在2024財年依舊出現了高達7200萬美元的運營虧損,並因此裁員約1500人。

此外,包括耶魯紐黑文醫療集團(Yale New Haven Health)在內的其他知名機構也遭遇了類似困境,不得不裁員或縮減服務。而美國最脆弱的鄉村醫療系統更是岌岌可危,根據保險集團Chartis二月份的審查報告,美國2025年已有432家鄉村醫院面臨關門的風險。

文章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正視關稅對醫療體系的毀滅性影響。重建本土製藥產業鏈需要一定的時間。國際合作不可或缺,通過全球醫療資源共享,既能獲得美國稀缺的藥品和設備,又能構建生命至上的協作網絡。

與此同時,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亟需正確對待醫療物資關稅政策,採取措施降低關稅的上漲。整個美國醫療體系已無力承受這輪成本“海嘯”,若放任關稅壁壘高築,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編譯:高琳琳 編輯:馬芮 韓鶴)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