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負責任 AI 治理」的三大關鍵

AI創新帶來一連串倫理風險、歧視、資料爭議與問責不明確等,讓「信任赤字」成爲當前最嚴峻的AI挑戰。 圖/Getty Images

面對生成式AI席捲全球,AI的進展從輔助工具演變爲決策參與者,無論是醫療診斷、信貸審查、人才招募或是智慧城市治理,AI不再只是後臺演算法,而是直接參與人類社會、經濟與權力的運作邏輯。然而,AI創新也帶來一連串倫理風險、歧視、資料爭議與問責不明確等,讓「信任赤字」成爲當前最嚴峻的AI挑戰。

根據NTT DATA於2025年針對全球2,300多位高階主管進行的調查,有高達六成以上的企業領導人認爲「創新」與「責任」之間存在明顯差距。換言之,AI正在加速部署,但企業的治理機制卻未同步跟上,導致風險無從預警、責任難以歸屬、決策透明性缺乏,甚至威脅到品牌聲譽與客戶信任。「負責任AI治理」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