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攤主1句話「打擊手作人」 1現象大票搖頭:不想當面說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現在各縣市都有很多特色文創市集,有攤主表示,自己在市集販售全手工製作的飾品,售價落在50至200元之間,卻被隔壁攤友罵「太笨」,勸他去批貨回來假裝是自己做的,「某寶又便宜、又精緻」。貼文引發討論,不少人力挺原PO,「你是難得的清流」、「還不把你的攤位丟出來讓人家用新臺幣制裁。」
原PO無奈指出,現在攤位租金一個月要1萬元,主辦單位還要抽成40%,其實以他50~200塊販售,根本賺不回來,但他仍希望用平價商品帶給顧客笑容。
雖然原PO自認技術一般,但用料都選好的材料,希望買回去的人戴得開心,「我辛苦手作,客人微笑我就滿足」,只是扣掉租金與抽成,目前銷售金額僅能回本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聽到攤友那樣說更難受了。
貼文一出,許多人也點出市集一現象令人不快,「覺得市集都被批發的人玩壞了,因爲自己很少手作,所以分不太出來是真的自己做還是批來的」、「堅持纔是對的,偷吃步的人才該丟臉」、「那種批貨假裝手作的,看得出來,只是不想當面說。」
也有網友感嘆現實殘酷,「你是難得的清流」、「手作是很好,但要靠它維生真的難」、「問題不在你,而在租金跟抽成」。也有人鼓勵他調整方向,「你要顧生活,可以調整售價或換通路」、「帶材料去現場做,證明是手作的」、「要不要算一下工錢,有錢纔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