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旺季到本季有轉機 大陸淘汰老舊產能 臺塑、臺聚等迎利多

石化業第4季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加上中國大陸針對石化產業將反內卷從口號逐步落實到具體政策,淘汰老舊產能,有助改善市場供需失衡局面。圖爲林園石化工業區。聯合報系資料照

石化業第4季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加上中國大陸針對石化產業將反內卷從口號逐步落實到具體政策,淘汰老舊產能,有助改善市場供需失衡局面,臺灣泛用樹脂供應商臺塑(1301)、臺聚(1304)、國喬(1312)和臺達化(1309)等營運有望迎來好轉契機。

業內人士指出,觀察近期泛用樹脂市場變化,美中貿易戰陰影再度籠罩,加上國際原油連日下跌,成本支撐力度流失,打壓業界信心,各項原料行情普遍呈現弱勢。

例如做爲家電、汽車內裝用料的ABS,以及做爲沙灘鞋、家電產品包裝用膜的聚苯乙烯(PS),近一週各跌價每公噸20美元、15美元;至於建材用料聚氯乙烯(PVC)和最大宗塑膠製品原料聚乙烯(PE)力撐持平。

臺灣石化業上下游供應鏈

展望第4季前景,業界期待市場有望由谷底翻揚,業者認爲,第4季爲泛用樹脂傳統需求旺季,像感恩節、耶誕節及大陸網路購物節等各種民生消費產品陸續釋出需求,有利各項原料銷售。

同時,預估美聯準會可望進一步降息,不僅有利投資及消費,加上大陸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提振內需,可望帶動下游加工業回補庫存意願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近幾年陷入石化品產能過剩壓力,北京計劃全面調控石油和煉油產業(石化業),逐步淘汰小規模設施;並對老舊設施升級改造,以及投資引向先進材料領域等,相關措施最快本季推出。

依據擬議方案,營運超過20年的石化裝置將被要求改造,約佔大陸四成產能;新規將鼓勵工廠向精細化學品轉型,而非持續擴張已過剩的大宗材料化工品。

在新投資規則下,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生醫器材、電池及可再生能源所需材料將獲優先支持。此外,計劃也將針對小型煉油廠,年產能低於200萬噸者可能面臨關閉。

業者強調,這對外銷比率佔六成的臺灣石化業是項好事,可大幅紓解石化市場供應過剩問題,逐步恢復正常淡旺季供需運作,爲市場注入新動能。

延伸閱讀

陸乙烯產能擴張可能減速 牽動亞洲石化業供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