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蚵歉收 金門買蚵辦文化祭惹議
金寧鄉石蚵文化季今天登場,重頭戲「千人剝蚵」預計吸引大批遊客參與。記者蔡家蓁/攝影
邁入第22年的金寧鄉石蚵文化季今天在古寧頭北山出海口登場,卻被質疑今年古寧頭蚵田石蚵產量嚴重銳減,只能向外地收購石蚵支應,文化季已悖離初衷,「根本是在消化預算」。金寧鄉長楊忠俊證實,但強調希望透過文化季,讓更多人認識蚵田的故事與價值。
楊忠俊說,今年確實首次遭遇石蚵大幅歉收,爲維持活動品質,鄉公所向安岐、後沙、瓊林等地收購石蚵支援。他表示,石蚵文化節不僅是一場觀光活動,更是金寧鄉產業文化的延續,希望透過文化季,讓更多人認識蚵田的故事與價值。
古寧村長李開陣指出,當地蚵田自明永樂年間拓墾至今已有400年曆史,過去盛產潔淨肥美的石蚵,家家戶戶下海擎蚵,如今每日作業人數不到10人,產量僅爲往年十分之一。他感嘆,這項傳統技藝極爲辛苦,年輕人無意接棒,產業後繼乏人。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表示,石蚵減產原因衆多,包括氣候暖化、海水升溫、洋流變化及中國沿岸抽砂導致淤泥堆積,破壞蚵苗生長環境;加上傳統工法失傳、蚵田淤積,更新循環中斷,陷入惡性循環。
地方人士呼籲政府應介入協助,包括展開科學研究、清理蚵場、育苗覆育與培訓人力,並導入文化解說與體驗觀光。縣議員董森堡表示,只有讓石蚵從單一農業轉型爲文化觀光融合產業,這片蚵田纔有活下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