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電動自行車新標準,工信部最新發聲

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將於9月1日起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 加快新產品供應的意見》(下稱《意見》)24日對外公佈,旨在推動技術規範落地實施,加快優質電動自行車產品市場供給。

《意見》從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管理端、服務端等“五端”着手,明確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嚴格電動自行車生產管理、認證管理、銷售監督、登記管理,穩妥推進在用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更新換代、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等。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發佈實施是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的重點任務,爲行業發展標定了“安全準則”、劃定了“安全紅線”。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以常態化監管和長效化實施,確保標準執行不打折扣、安全底線毫不放鬆,讓強制性標準成爲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的“鐵保障”,切實提升電動自行車本質安全水平,守護人民羣衆出行安全。

提高電動自行車安全水平

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電動自行車是人們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與人們出行生活息息相關,其產品質量、安全性能等相關內容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爲落實國務院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修訂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 17761—2024)。標準修訂工作歷時8個月,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共開展了70餘次調研、160餘次技術研討、220餘次試驗驗證、5.4萬條意見建議處理、近13萬份問卷調查,修改完善了近200個重要指標條目。

去年年底,新版標準正式發佈,設定了兩個實施時間,其中生產環節實施時間是今年9月1日,銷售環節實施時間是今年12月1日。

何亞瓊表示,新標準實施後,將產生以下五方面積極效果。一是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二是減少交通事故風險,三是有效防範非法改裝,四是提升車輛整體安全性能,五是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

我國現有電動自行車老舊鋰電池保有量較大,是引發火災事故的重要誘因,《意見》把推進在用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更新換代作爲一項重要任務。

何亞瓊表示,各省已掌握老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底數,其中山東、河南、江蘇、四川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有14個省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下一步需要具體找出超過5年的電動自行車在哪裡,誰在使用。

他透露,今年已配合國務院安委會將老舊鋰電池健康評估和報廢回收作爲重點指標之一,納入對各省的安全生產考覈巡查。各省要敢於動真碰硬,加力督促以舊換新,加快報廢存在風險的老舊車輛及電池,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保障新舊標準車輛平穩過渡

爲推動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量產上市,及時滿足市場需求,實現新舊標準車輛的平穩過渡,《意見》作出了三方面部署:一是加快新標車研發生產,二是強化檢測認證保障,三是合理控制舊標車增量。

工信部在主要產區開展新標準宣貫,定期調度重點生產企業新產品車型研發設計、配件採購、樣車試製、檢驗檢測等工作進度,指導企業儘早推出符合新標準的產品,並提出認證申請。目前,雅迪、愛瑪、臺鈴、綠源4家企業已獲得14張新版標準的CCC證書。

《意見》要求指定認證機構及時提醒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根據新標準實施時間,審慎提出舊版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認證申請,確保舊標準的車輛可以在今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平穩退市,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何亞瓊表示,新標準對9月1日之前按照舊標準生產的車輛額外給予了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在12月1日之前,舊標準車輛仍可繼續銷售,但我們建議消費者從今天開始就優先購買安全性更高、實用性更好的新標準車輛,減少身邊的安全隱患。

新版電動自行車強制性標準落地實施作爲全鏈條整治工作的重要着力點,既關係到整治工作實效,更關係到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意見》提出要“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何亞瓊強調,工信部將加強溯源調查,強化行業自律,壓實各方責任。會同各相關部門強化新標準實施跟蹤問效,以常態促長效、以長效促提升,推動電動自行車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