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重劃打造亞洲新灣區 改造市容創造新活力

高雄亞洲新灣區打造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預估可引進超過550億元投資規模,目前已有包含微軟、中華電信等企業進駐。(圖/高市府提供)

高雄自1958年開辦全臺首期市地重劃以來,已累計完成超過100期土地重劃,範圍涵蓋愛河沿線、鐵路地下化區域及多功能經貿園區等,爲百年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其中最受矚目亞洲新灣區,自市長陳其邁上任後推動「亞灣2.0」計劃,專注於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推動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透過市地重劃以及區段徵收,活化閒置土地、翻轉老舊社區,利用開發盈餘款支援其他市政建設,已成爲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高市府地政局爲配合亞洲新灣區重大建設的推動,將原本重工業區透過都市計劃變更,規劃爲特定經貿核心專用區、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特定倉儲轉運專用區等;在多功能經貿園區內(包含前鎮區、苓雅區)規劃了10期市地重劃區及205兵工廠區段徵收區,面積總計約169公頃,其公辦開發區主要位於成功路、時代大道及中山三路兩側。

總面積近590公頃的亞灣區,是全臺唯一具有海空港優勢的都會核心,肩負高雄港舊港區轉型重任,透過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的手段闢建公共設施用地,完善亞灣區內的交通路網、公園、停車場及道路用地等建設,並提供可供設置工商貿易、金融、會議中心、展覽中心、辦公大樓、觀光旅館及購物休閒等用地,將城市藝文活動、文創新興產業帶向港濱,也爲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的發展打好基礎,提供廣大發展腹地。

高市府攜手中央推動亞灣2.0計劃,建設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透過市地重劃活化,並導入捷運聯合開發。(模擬圖/高市府提供)

亞洲新灣區是高雄目前最重要土地開發區,高市府攜手中央投入資金完成多項重大建設,如今亞灣區內的指標性建設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展覽館、高雄港旅運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沿線輕軌已相繼完成啓用,高市府亦積極招商引資,預估可引進超過550億元投資規模,目前已有包含IBM、CISCO、SAP、微軟、中華電信等國內外垂直應用領域廠商進駐。

此外,因應產業轉型發展需求,高市府透過土地重劃與區段徵收模式,導入捷運聯合開發,「高雄市大衆捷運系統黃線 Y15 站土地開發案」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選最優申請人,取得該案投資權。預估總投資金額159億元,預計引入就業機會約3,000人,每年可創造約200億元產值經濟效益。

高市府與民間企業合作,打造國內首創的生成式主權AI平臺,讓高雄成爲智慧城市全球典範。(圖/高市府提供)

除加速推動城市產業轉型,高市府並同步發展智慧城市,由市府跨局處整合資源,邀請民間企業共同參與,現正與NVIDIA、中華電信及 Linker Vision 等合作,推出「智慧高雄燈塔計劃」,打造全臺第一個生成式主權AI平臺,不僅應用於設施監管、模擬預測及災害管理等領域,更能提升治理效率與城市韌性,打造高雄成爲全球智慧城市新典範。

(高雄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