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導城鎮韌性演習 賴清德:讓「反共護臺」成具體行動
2025城鎮韌性演習17日登場,賴清德總統(見圖)在臺北市長蔣萬安陪同下,視察北市中山國小的臨時急救及收容站。賴總統致詞時,一度慷慨激昂,希望朝野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反共」。(黃世麒攝)
賴清德總統今天下午視導臺北市城鎮韌性演習,呼籲不分黨派、族羣團結克服種種難關,他強調,團結要有共同的信念和具體行動,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維護民主」,並且強化國防力量和經濟韌性,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讓「反共護臺」,成爲守護臺灣的具體的行動。
賴清德今天偕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等人,赴臺北市中山國小視導「2025城鎮韌性演習」,賴清德抵達時,臺北市長蔣萬安上前迎接,隨後共同參觀急救中心、傳染病防治以及隔離中心等操演狀況。
賴清德致詞時感謝蔣萬安以及團隊善用民力做充分的準備,並感謝所有參與演習志工,「你們演習的過程非常非常逼真,連傷口都很像,我走過的時候,還可以聽到你們的聲音,要求醫師趕快予以協助」,他看得出來這場演習,大家都發揮全力,也一如預期圓滿成功。
不管是面臨天災地變,或者是地緣政治變化的攻擊,他強調,我們準備愈充分,國家就越安全,所以他去年上任以來,爲了要建構國家全社會防衛韌性,以及強化國家自主防衛的能力,把以往的演習做了三項重大改變:
第一個改變是,將過往的民安演習萬安演習整併爲城鎮韌性演習,從今年4月到7月,每個城市都要進行。
2025城鎮韌性演習17日登場,臺北市中山國小設置臨時救護及收容站,在教室內搭起手術室,模擬重傷傷患急救開刀的情形。(黃世麒攝)
第二個改變是,我們以全實作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演習就現實真正的情況,運用實際掌握的資源來做必要的演練,讓演練能夠接近真實。
第三大改變是,希望演練能夠全民參與、國家團結,今年是第一次將1年1度國軍最重要的漢光演習與新合併的城鎮韌性演習同時舉行,我們也將漢光演習每1年舉辦的7月設定爲「國家團結月」,無非是希望經由全民參與,能夠更加了解國防、國安、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
他強調,特別是今年的漢光演習沒有劇本的、大規模實兵實戰的演練,我們這次城鎮韌性演習也是一樣,號召更多的民力投入,希望藉由這樣的演練,強化我們國家保護的力量。
賴清德表示,演習是爲了找出問題,從問題當中找出精進方案,讓國家藉每次演習,能夠進一步提升自我保護的實力。我們的演習也不是爲了要挑釁,辜且不論臺灣每年都會遭遇到颱風,每隔幾年都遭遇到地震,全社會防衛韌性本來就有其必要的,再加上強權威脅不斷,不管是文攻武嚇,不管是對內的滲透統戰每天都在進行。
在這種狀況之下,他說,我們除了做好準備,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的目標,他感謝各國駐臺使節,還有許多國外的朋友參與今天的演習,共同見證臺灣守護國家安全、維護民主自由的決心,並且用行動表達對臺灣的支持,等於強調一個更加具有韌性的臺灣,是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關鍵力量。
賴清德重申,「有準備,更有力量」,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的社會,臺灣民主並不是憑空的,是數10年來許許多多人犧牲奉獻所得來的,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都有追求深化民主、自由的信念,但是更重要的,我們要讓國際社會知道,臺灣絕對有守護國家主權、維護民主自由的能力。
他相信未來困難絕對不會停止,挑戰恐怕也會越來越多,但只要我們團結不分朝野,不分黨派、不分族羣,我們一定可以克服種種的難關,他也要強調,團結不是口號,要有共同的信念還要有具體的行動,所謂共同的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維護民主,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難有具體的行動,即便有行動,也無法發揮效果。
賴清德表示,所謂具體的行動就是我們要強化我們的國防力量,我們要強化我們的經濟韌性,我們必須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全面、循序的去推動全社會防衛 韌性,讓每個人都能夠了解到,保家衛國人人有責,這個的共同信念才能夠產生出對保護國家有實質利益的具體行動。
他也呼籲,讓中華民國派反共,讓臺派守護臺灣,讓「反共護臺」,成爲守護臺灣,必要真實、具體的行動,「我們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