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物 | 周順愷:寫心載道
《中國美術報》第 404期 時代人物
導讀
·周順愷:寫心載道
Zhou Shunkai: Painting with Heart and Carrying the Ultimate Truth
·周順愷:歷史畫創作的情感與溫度 ——我的創作隨想
The Emo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Historical Painting Creation: My Creative Thoughts
·感悟偉大靈魂 讚頌人性光輝——衆家評說周順愷藝術
Comprehending Great Souls, Praising the Radiance of Humanity: Critics’Comments on Zhou Shunkai's Art
·一件難得的歷史人物畫作品——關於中國畫《最後的囑託》
A Rare Historical Figure Painting Work: On the Chinese Painting“Final Instructions”
周順愷簡歷
周順愷,回族,1950年生於重慶渝中,一級美術師。歷任重慶畫院院長和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第四屆中國畫藝委會委員。現爲重慶畫院名譽院長、重慶市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會長、重慶市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美展並多次獲獎,並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Zhou Shunkai, a Hui ethnic artist born in 1950 in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is a firstclass artist.He has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Chongqing Painting Academy, Chairman of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Vice Chairman of Chongqing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the 7th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a member of the 4th Chinese Painting Art Committee. Currently, he holds honorary positions as President of Chongqing Painting Academy, Honorary Chairman of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History,and Chongqing Municipal Leading Expert in Academia and Technology. He is also an expert enjoying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from the State Council. His 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national art exhibitions dozens of times and have won multiple awards. His works are collected by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周順愷:寫心載道
Zhou Shunkai: Painting with Heart and Carrying the Ultimate Truth
【編者按】自 1983 年加入重慶國畫院(現重慶畫院)以來,周順愷擔任過副院長、院長等職,現任名譽院長,他的職業生涯見證了重慶畫院從成長到成熟的每一步。爲了深入研究和展示周順愷的藝術成就及其對畫院發展的重要貢獻,“重慶畫院藝術家個案研究項目:寫心載道·周順愷藝術研究文獻展”將於8月18日至9月18 日在重慶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不僅是對其個人作品的一次全面回顧,也是對其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畫院學術建設、加強創作研究隊伍建設以及參與重慶美術館新館籌建工作的肯定。
在展覽即將舉辦之際,《中國美術報》本期“時代人物”聚焦周順愷——這位爲重慶畫院的發展與壯大貢獻了 40 年心血的傑出藝術家。周順愷的藝術之路,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更是新時代背景下文化藝術繁榮的一個縮影。“寫心載道”不僅是對周順愷藝術生涯的高度概括,也象徵着一代代藝術工作者追求真善美的不懈努力。通過我們的梳理,期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一位畫院藝術家如何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如何用畫筆記錄時代變遷、以心靈描繪世間萬象。
周順愷 《告別三峽》 紙本設色 226cm×192cm 2014年 (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歷史畫創作的情感與溫度
——我的創作隨想
The Emo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Historical Painting Creation: My Creative Thoughts
周順愷
我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出於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傑出人物所彰顯的精神氣質的關注,對歷史畫尤其是歷史人物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一直延續到現在。在海軍學習繪畫期間,受到李寶林老師的悉心指導,在研究前輩大師的繪畫傳統中,被俄羅斯油畫家和中國前輩畫家創作的歷史畫卷所感染,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蘇里科夫的《近衛軍臨刑前的早晨》,以及中國畫家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王盛烈的《八女投江》、潘鶴的《艱苦歲月》等一系列經典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俄羅斯繪畫藝術所特有的歷史厚重感和20世紀中期中國主題繪畫藝術的典型性和崇高感在我心底深深紮根。通過反覆實踐,逐漸形成了我中國畫歷史畫的創作觀。
周順愷 《杜甫》 紙本設色 137cm×136cm 2017 年 (入選“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覽”)
周順愷 《巴金》 紙本設色 168.5cm×162cm 2003年 (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我喜愛徐悲鴻、蔣兆和的人物畫。他們的人物畫作品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人的命運,在藝術表現上不是玩弄形式技巧、不是玩弄筆墨遊戲,而是在深刻地認識人、分析人的基礎上去刻畫人的外形和內心世界。人非草木,是有社會屬性的、是有精神和思想的。我認爲,徒具形式而無內在精神的人物畫只能算是軀殼作品,無論漂亮的軀殼或醜陋的軀殼都不是人物畫發展的正道。只有努力體驗和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心寫心,方能準確把握每個人的不同的精神氣質,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每個人物的典型個性。
周順愷 《魯迅先生》 紙本設色 179cm×124cm 2020年 (入選“國之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我畫過幾幅歷史人物畫,如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最後的囑託》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東渡黃河》等。歷史畫的創作實踐讓我體會到:一幅好的歷史畫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藝術表現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在涉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問題上,畫家作品的構思離不開對歷史事件、背景、史料的準確分析研究。在尊重歷史史料的前提下,美術創作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提煉、概括、集中來再現真實可信形象的審美特徵,並可以因此具有史料甚至攝影照片所不能達到的深刻性,從而更接近歷史的真實。畫家較高的思想修養、境界,較豐富的歷史知識、較強的畫面意境創造能力和人物鮮明的個性塑造能力,是完成一幅好的歷史畫作品的必要條件,這對於主題的深化和意境的創造都至關重要。歷史畫應着力於表現在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其表現形式雖然可以運用象徵等手法,但敘事性、情節性仍然是歷史畫的重要特徵。創作實踐告訴我,歷史畫不僅要反映具體事件的客觀真實性,還應融入和強化其內在的情感與溫度。因此,畫家在構思、選材和筆墨語言形式的思考上,應儘可能以情感作爲貫穿的主線。唯“情”方能感人,是藝術的生命所在;畫的精神內涵仰賴於“情”的潛移默化,離開了以情動人的溫度,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事件”。我創作中國畫《最後的囑託》,正是力求避免和擺脫簡單地圖說歷史,而是通過刻畫周恩來總理病危時與鄧小平同志緊握雙手、殷殷囑託的情節,表達難以言表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這是超越塵世的大情感和大情懷。敘事和情節承載主題,同時活躍畫面,更可以成爲連接人物情感的紐帶。在歷史畫中注入深沉厚重的情感和熾熱的溫度,不僅可以撫慰心靈、溫潤心田、激盪心潮,調動觀者的情緒,更可以增強畫面真切的歷史具體性。
周順愷 《縴夫》 紙本設色 294cm×106.5cm 1997年
感悟偉大靈魂 讚頌人性光輝
——衆家評說周順愷藝術
Comprehending Great Souls, Praising the Radiance of Humanity:
Critics’Comments on Zhou Shunkai's Art
關山月寫給周順愷的信
關山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周順愷同志,你是第九屆全國美展的獲獎者,祝賀你的成功!你的創作道路和方向是正確而難得的,希望你爲此繼續努力奮鬥,更上一層樓。
劉文西(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創作是艱辛的,堅持現實主義的人物畫家更艱辛,當一個好的人物畫家,更是千辛萬苦。畫家只有長期與生活、與人民相處,與人民交朋友,才能夠真正懂得爲什麼要畫畫、怎樣畫畫。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中的畫家,才能夠畫出受人們歡迎的作品。周順愷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堅持人物畫的創造個性,是一位有影響的畫家,希望堅持下去,不斷創作、不斷提高。
李煥民(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周順愷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畫家,他的作品聚焦於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進程中的重大題材,從朱德在長征時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到1975年,周恩來總理病重之際作出“最後的囑託”的故事,以及魯迅、徐悲鴻、巴金,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氣節楷模蘇武、“詩聖”杜甫等。由此看得出,周順愷的思想觸角緊密相連於中華民族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他的繪畫不僅反映歷史,更映射着時代的審美趨向;其繪畫作品以熾熱的激情感悟偉大靈魂,頌揚人性光輝。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極大地解放了文藝生產力,文藝界掀起了思想解放運動,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周順愷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堅定排除一切干擾,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致力於表現中國人民在崛起過程中所展現的內在精神力量,他的作品贏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和專家的肯定。
周順愷 《童叟圖》 紙本設色 96cm×81cm 1994年 輯入《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王伯敏編)
李寶林(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名譽會長):數十年來,周順愷歷經風雨一路走來,在現實主義藝術的創作道路上堅持至今,實屬不易。他所創作的《巴金》《魯迅先生》《蘇武牧羊》《錚錚鐵骨》,還有歷史畫《最後的囑託》,都在中國美術界獲得了高度認可與崇高榮譽。周順愷是一位學者型畫家,勤于思考、專注創作、博採衆長,精於概括和總結。他創作的《錚錚鐵骨》和《巴金》都是極爲成功之作,真正達到了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的境界。《錚錚鐵骨》對人物刻畫深刻入微,筆墨生動簡練,精準呈現了朱老總那錚錚鐵骨的氣勢、樸實厚重的一代將帥氣質和強大人格力量。《巴金》則通過對作家巴金形象的深度刻畫及內心世界的細膩表達,充分展現了他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意境創造方面的深厚功力。他的畫作簡練中蘊含豐富,沉穩中透出生機;不浮躁,不隨波逐流,不爲時尚所左右,不爲商品大潮所裹挾。他始終鍾情於重大題材的創作,潛心研究,全力以赴,這在當今畫壇尤爲難能可貴。
馬振聲(中國美術家協會蔣兆和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畫講究氣象,有陰陽、剛柔、大小、清濁之分。順愷的人物畫則剛柔相濟、淳厚大方,自有一種大氣象。他是一個慣於從大處着眼的人,在作品構思和意境的營造上追求大情感、大境界的表達,朋友們戲稱他爲“沒有進過美術學院的學院派”。他悟性高、路子正、善思考,性格比較內向,謹言慎行。關山月先生曾肯定他堅持的創作方向是“正確而難得的”。周順愷的筆墨透出一種堅韌、挺拔、苦澀的質感,此很難得;無論從他的人生體驗,到他所表現的人物對象的個性,其筆墨語言都有着堅實基礎。順愷的筆墨毫無油滑習氣,皆爲表現主題服務,落筆沉穩肯定而厚重、含蓄而鬆動,善以提煉概括的筆墨,表現儘可能豐富的內容。
周順愷 《尼泊爾五月之二》 紙本設色 89cm×96cm 1998年
周順愷 《尼泊爾五月之三》 紙本設色 89cm×95cm 1998年
周順愷 《加德滿都的雕像》 紙本設色 90cm×95cm 1998年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順愷繼承了我們20世紀以來的現實主義水墨寫實風格傳統和精神,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人物畫家。他的特點是造型嚴謹,筆墨凝練、遒勁,形象個性鮮明,人物鮮活,注意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形象的歷史記憶裡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正氣。周順愷作品裡有一種顯著的特點,就是英雄情節與平民氣質的結合。他的歷史人物畫非常嚴肅、有重大的意義,又是從生活中來。他畫畫的過程就是去學習革命傳統,感受歷史創造,所以能表現出歷史的厚重,在形象上和筆墨上都很大氣,很醇厚、平實。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周順愷在創作上着力從人的內心深處去挖掘,這是特別值得肯定的。比如《最後的囑託》,人物之間的情感交融就凝聚在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同志的兩雙手之上,這把“鑰匙”運用得極爲精妙。畫作中人物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畫家顯然做了深入思考。《告別三峽》中,將人物對家鄉的戀戀不捨與對未來既懷着希望又心存羈絆的複雜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品讀順愷《巴金》等肖像畫作,使我聯想到“內美”“寫心”這些傳統美學概念。其因在於畫家着意之處正是對象之內美,畫家所寫非僅爲對象之形,而是對象之心、之內質、之神韻。對於巴金來說,就是歷經人生的淘洗與感悟,就是他畢生追尋的“生之目的”——“豐富的、橫溢的生命”。我們在靜賞此畫時,既感悟到了畫家對巴金的理解,亦感悟到了巴金那獨特的生命律動,這即是感悟到了內美,此乃畫家成功實現由形及神再及心之昇華所致。他的用筆獨樹一幟,“硬線見風骨,澀筆寫悲情”。我覺得他的用筆是蒼澀的,絕無油滑甜俗之氣。“澀筆寫悲情”體現的是一種深沉情緒,此點是中國人物畫中特別需要肯定和提倡的。
周順愷 《天地之間》 紙本設色 180cm×96cm 2008年(入選 “心繫汶川——全國美術作品特展”)
馮遠(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周順愷是我相識多年的朋友。這些年來,他不斷提升自身藝術修養。我在全國多個大型美術展覽評選作品時,總能看到周順愷帶來一些紮實、嚴謹地表現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儘管社會在變、時代在變,人們的審美趣味和流行的藝術形式也在變,周順愷給我的印象卻是始終保持着他淳樸、紮實、嚴謹的畫風,而且堅持用較爲傳統、色彩相對單純的水墨技法來表現寫實的現實主義題材。這些年來,他筆下既有傑出人物,也有普通工農大衆——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周順愷在創作中情感投入飽滿,人物形象刻畫細緻深入、筆墨精練,筆法中正剛勁、大氣磅礴。這麼多年來,在中國畫人物畫的同行中,大家對他的評價甚高。
王明明(北京畫院原院長):周順愷始終關注着人類的命運與大衆的生活。他的人文情懷滋養了他的藝術,其風格隨之自然而成。他用心刻畫人物,注重表現人的情韻與神采;他深入傳統, 又把握了中國畫的精髓。觀其作品可見,他踐行的是藝術的大道,承續了前輩大師所追求的那些平實、概括、含蓄、厚重、傳神的特質,在描繪人物的過程中自然傳達了他的情思與追求。他的作品是耐人尋味的。
吳長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順愷繼承蔣兆和“傳神寫心”的創作精神,注重人物造型,以“骨法用筆”爲原則,注重筆墨的變化和相互關係,把握住人物的外在形體與內在生命的整體關係,在重大題材和歷史人物作品的創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周順愷的作品“攝情”爲重,刻畫人的感情世界,以情動人,深刻地體現了人生狀態和社會形態,給人們留下了時代變化和歷史記憶。讀周順愷的歷史人物畫作品,可以體悟歷史、思接千載。在那些不畏困厄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堅韌不拔的革命領袖、識大體顧大局的人民大衆的藝術形象中,不但突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典型的性格特點,而且顯露着昂揚而陽剛的精神氣象,滲透着內在的力度。
周順愷 《書寫非洲》 紙本設色 204.5cm×167cm 2019年
田黎明 (中國畫學會會長):周順愷的創作體現了時代的使命與人文的自覺,展現了深刻的時代人文精神內涵。他作爲一名中國畫創作者,在作畫、做人、做事方面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我們在其作品中能夠感知到他的人格魅力。
周順愷的主題創作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他的筆墨語言、人物造型以及整體畫法所呈現出的主題化風格,構成了“順愷式”主題創作在造型與筆墨上的獨特風格。他的藝術語言具有一以貫之的連貫性,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這種穩定的創作狀態。今天再讀他各個時期的作品,依然能深深打動我們。例如他1999年創作的《最後的囑託》,是塑造領袖形象的經典力作。該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每次欣賞都能觸動心靈,令我們內心爲之感動。
周順愷 《重慶騎手》 紙本設色 222cm×197cm 2024年
一件難得的歷史人物畫作品
——關於中國畫《最後的囑託》
A Rare Historical Figure Painting Work: On the Chinese Painting“Final Instructions”
孫克
歷史人物畫《最後的囑託》是畫家周順愷於1999年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入選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得“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這是20世紀將結束之際,中國畫歷史人物畫創作中很重要也很成功的一件作品。
周順愷 《最後的囑託》 紙本設色 200cm×193cm 1999年 (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往往有些當時或不爲人注意的瞬間,經歷史的證明是關乎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刻,因而爲後人所銘記傳誦。古代的歷史遙遠而渺茫,只有傳說與記載,沒有任何形象記錄;即使近代科技發達,聲像記錄手段完備,亦有許多歷史人事未能留下形象資料。所以,繪畫便能發揮重現歷史情景的功能。不唯如此,成功的作品經藝術家的天才匠心,往往較照片更精彩。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以其藝術真實性,概括地、集中地描繪了偉大的歷史,具有攝影照片不能達到的深刻性,從而更具有歷史真實性。周順愷創作的《最後的囑託》便是這樣一件重現歷史瞬間的作品。由於它的題材涉及重大歷史事件,成功地刻畫了人物形象,當它出現在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展區(汕頭)評選會上時,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也成爲此屆全國美展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作品,並經關山月先生認可獲得“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的殊榮。
美術創作更以其獨具的再現真實可信的形象審美特性而佔有優勢。周順愷的《最後的囑託》取材於人們熟知的歷史瞬間: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進行最後一次手術前和鄧小平同志談話的情景。此作成功之處在於運用藝術概括的手法,簡潔、形象地再現了歷史的場景,爲後來的觀衆留下了充滿壯烈悲情和正義精神的歷史一幕。那樣一種集人民利益和國家前途的焦慮、沉重的心情,在畫家的筆下,在他創造的歷史氛圍、形象、表情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現。
《最後的囑託》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周恩來病中清瘦的面容,他的目光與充滿關懷的鄧小平做無聲的交流。畫面上的鄧穎超、葉劍英、李先念表情凝重,對他們的刻畫表現,加強了畫面的真切的歷史性。
畫家周順愷藝術功力深厚紮實,在人物畫創作中沒有避重就輕,相反,他敢於涉險犯難,不僅直取這一沉重的歷史畫面,而且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概括、具體、真實地刻畫了人們熟知的革命領袖們的形象,造型嚴謹、準確、生動。他充分運用中國畫的線條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生宣紙上勾勒形象,特別着重臉部和手部的細膩深入的表現;其他服飾、道具則相對簡略;背景空間不着一筆,使主題突出,盡顯中國畫“計白當黑”之特長。
(作者系中國畫學會創會常務副會長)
周順愷 《蘇武牧羊》 紙本設色 207cm×153cm 2024 年
往期鏈接:
編輯 | 賀 瑋
製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王密林
初審 | 殷 鑠
複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鑑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繫人:王會
聯繫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爲週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繫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