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8項與肥胖有關!醫揭健康減肥關鍵 曝每週安全減重數字

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醫揭健康減肥關鍵,曝每週安全減重數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灣十大死因中有8項跟肥胖有關,包含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臺大醫院成立減重班逾30年,今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正確減肥觀念。由於肥胖大多是一種生活習慣病,追根究柢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每週減重0.5至1公斤最健康安全。

隨着生活型態改變,肥胖已經成爲全球已開發國家流行的文明病。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和許多疾病相關。資料顯示,臺大十大死因中有8項跟肥胖有關,包含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近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肥胖者的死亡率是非肥胖者的3.68倍。

吳明賢說,吃藥和手術固然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是肥胖多數是一種生活習慣病,追根究柢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沒有人因保養身體而傾家蕩產,卻有人因爲沒有健康的身體而一無所有。

臺大醫院成立減重班逾30年,今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正確減肥觀念。(林周義攝)

《臺大醫院減肥班8周燃脂瘦身全書》收錄自2017~2019、2023~2024年的課程,共有112名學員完成,平均46歲,平均體重82.7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爲30.9,腰圍平均爲100.2公分。

經過兩個月的密集課程,112名學員共減掉545公斤,平均每人減重4.9公斤,約近原始體重的6%;腰圍平均縮小5公分,相當於褲子尺寸少了一號;BMI從30.9降至29.1,體脂率也下降了2.61%。

臺大醫院營養團隊指出,減重的過程,希望減少的是體脂肪,而非身體的肌肉量。因此,合理適當的減重目標通常設定爲每週減少0.5~1公斤體重,每個月減重目標約爲2~4公斤。

飲食上,蛋白質攝取關鍵是「均衡攝取」,而不是極端的高蛋白低碳水飲食,可根據個人體重、運動型態和目標來調整,像是減重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量爲1.2~1.6克;規律中低強度運動者,則爲1.6~2.0克;高強度訓練者每公斤體重可攝取2.0~2.5克的蛋白質。

未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含豐富膳食纖維,攝取後消化速度較慢,可穩定血糖,提供長效的能量來源,減少脂肪囤積,更易控制體重,是「有力氣減重」的關鍵。減重時,建議佔每日總熱量的40~50%,運動前1~2小時與運動後30~60分鐘,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能幫助燃脂與肌肉修復。

此外,善用不同顏色的彩虹蔬果,也能幫助減重事半功倍。臺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指出,紅色蔬果是燃燒脂肪小幫手,代表蔬果有番茄、紅椒、西瓜、草莓、紅石榴,因其富含茄紅素、維生素C、花青素,能抗氧化,減少運動後的發炎反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基礎代謝率,並讓皮膚更透亮,減重不顯老。

而紫藍色蔬果因富含花青素、維生素K、抗氧化劑,能保護肌肉,減少分解,減重不掉肌,代表蔬果有藍莓、紫地瓜、葡萄、茄子。黃橙色蔬果有助於抑制脂肪合成作用,加速脂肪燃燒。綠色蔬果則能幫助腸道健康、改善便秘、讓小腹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