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再拋政策!明年擴大兒童專責醫師 照顧0~6歲也防兒科萎縮

▲衛福部長石崇良出席2025臺灣醫學周─臺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開幕典禮。(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雖然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惹議,衛福部長石崇良沒有因此緩下腳步,今(8)日出席「臺灣醫學周」開幕活動再拋新政策,明年要擴大現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爲「兒童專責醫師」,服務年齡從0~3歲再往後延伸至6歲,包含預防保健等全人整合性照護,就像讓孩子有一位「大天使」陪伴成長;另一方面,透過保障0至6歲兒童醫療健保點值、專責醫師制度導入價值支付,來避免兒科醫師人力萎縮。

石崇良指出,健保傳統思維是服務跟着人走「按件給付」,也因此,隨着國內少子女化,導致兒科病人減少,加上預防保健做得好,孩子不生病、不看病,疫情期間臺大兒童醫院就曾出現「醫護人員比病人還多」的情況,也讓選擇兒科的醫師減少,相關人力恐因此萎縮。

石崇良表示,兒科未來將往「價值導向支付」,讓預算依照健康管理與照護成果分配,「不是看病越多拿越多,而是讓孩子健康也有預算」。衛福部已經在明年健保總額中框列兒科預算,一來用於推動「兒童專責醫師」制度,強化預防保健、營養指導與健康管理,逐步朝價值導向的給付模式邁進,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兒童重症、難症的給付。

石崇良說明,現行幼兒專責醫師是針對0~3歲小朋友,從出生開始媒合健檢、預防保健、塗氟等服務,就像全人的整合性照護,目前覆蓋率約65%;隨着這些小朋友持續成長,明年將擴大至學齡前,0~6歲兒童都可以獲得專責照顧。

這項制度擴大家庭醫師計劃概念,石崇良形容,家庭醫師對象多爲成人與慢性病患者,專責醫師則是負責學齡前兒童,重點在於健康習慣養成與肥胖防治,希望把「健康臺灣」的精神導入兒童照護。

石崇良致詞也談到近期心境,臺灣面臨人口結構快速變化,進入超高齡與少子化社會,醫療人力面臨嚴峻衝擊等種種挑戰,他必須趕快做一些事情,雖然很多老師、朋友都提醒他「不要一直丟東西(政策),你這樣會很慘」,但是他認爲不快一點,挑戰就在門口「每天看着那些數字,真的睡不着覺」,一定要加快腳步,下一代真的沒辦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