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人寵共享 陸中產發明「邪修」瘦身方式:陪寵物吃飯

食材人寵共享,陸中產發明「邪修」瘦身方式:陪寵物吃飯。(示意圖:藍孝威攝)

據公衆號《鳳凰生活報告》報導,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永遠的,除了永遠有女孩在減肥。最近看到一條驚人的一條減肥新聞——「減脂餐狗飯一鍋出,女子掉秤15斤(7.5公斤)」。看着文字,還以爲是新型黑暗料理;結果發現,雞鴨肉、南瓜、青菜、香菇,外加三個雞蛋,捏成窩窩頭上鍋蒸。

零加工的食物配上最健康的烹飪方式,簡直是飲食界徐志勝(大陸脫口秀男演員),雖然不好看,但確實很健康。

本來以爲吃寵物飯是什麼獵奇之舉,結果點進小紅書,發現了一片新大陸——有肉、有蛋、有蔬菜。雖然做法簡單、看起來味道不佳,但是無數人表示自己瘦了不少:「每天吃狗糧,我瘦了15斤……雖然狗胖了吧。」

雖然還有人質疑「這好吃嗎」、「這能吃嗎」,但是第一批陪寵物吃飯的年輕人,已經瘦了15斤!

注意看,這個女人叫小陶。她已經精心切了兩個貝貝南瓜、一堆紅薯、一羣香菇山藥蓮花白。

接着這些健康食品,被她打磨之後送入蒸箱,請問她要做什麼?答:狗飯……。「雖然看起來黏黏糊糊,但反正在肚子裡都是一個樣。雖然不好吃,但確實減肥有用啊!」

再注意看,這個男人很奇怪。他從菜園摘下了黃瓜、茄子、南瓜、紫甘藍,撒上調料添柴起鍋,一通亂燉。請問,這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健康美食,到底是什麼?答:豬飯……。但是看着這一堆亂燉的網友悟了:「這不就是最近流行的哈佛蔬菜湯嗎,甚至是新鮮版本的!」

當上一輩還在因爲給貓貓狗狗喂人飯、結果被告知不能吃太油太鹹的時候,「精緻養寵」的下一代已經開悟了:「既然貓狗因爲油鹽不能吃人類的菜,那人類爲什麼不能反過來吃貓狗的菜?」

首先,太多食材都是可以人寵共享的。

對寵物來說,胡蘿蔔可以保護眼睛,南瓜是天然驅蟲劑,綠花椰菜促消化,雞胸肉有利於改善毛髮乾燥;而對人來說,胡蘿蔔可以補充維C,南瓜可以代替主食,綠花椰菜是中產最愛的抗炎蔬菜,雞胸肉是蛋白質來源……而沒有添加劑,更符合動物的自然飲食,也更符合減脂需求。

從此,人界寵界之間再無紛爭。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天天點外賣,從此,輝煌至今的「貓飯門」、「狗飯門」誕生了。「貓飯門」、「狗飯門」是一種流傳於養寵人士的減肥秘辛,簡單來說就是和寵物吃一樣的一鍋出新鮮飯。

該方法的第一條是:要減肥,先養寵。

料理包時代,外賣重油重鹽的同時,充滿元素週期表方面的未解之謎;而到了今天,AI能夠一鍵生成蓋澆飯照片和明廚亮竈的堂食圖片。自制的貓飯狗飯,至少營養啊!

冷知識,一份配比得當的狗飯要用30%的紅肉,26%的白肉,10%的動物肌肉組織,10%的魚類——對於吃減脂餐經常吃膩的選手,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貓飯則要40%的白肉,20%的紅肉,再配上16%的動物肌肉組織,7%的魚類,是增肌人士首選的高蛋白套餐。

有道是,減肥吃狗飯,增肌吃貓飯,誠哉斯言……

曾經,辦公室張姐是一個「白天白人飯,晚上點外賣」的標準北京打工人;直到家裡養了兩隻貓,她已經被徹底改變了飲食結構:「晚餐之前,我會想想怎麼樣讓貓健康吃飯,於是本來準備買炸雞薯條,最後變成了南瓜和蝦。」

「下班回家,站在竈臺前面煮蝦,兩隻貓圍在我的腳邊喵喵叫,我給她倆一人喂一隻,自己再吃掉剩下的,燈光很暖,貓毛也很軟。」

想到還要伺候家裡的貓,張姐突然有了一種身爲家長的責任感:寧願自己少吃點外賣,也要讓兩隻貓吃上鮮食。「爲了讓貓吃上現制食品,那就乾脆自己做做飯好了!」

於是,她的生活習慣已經被改變了:工作日出地鐵順手買菜,回家水煮撈出,倆貓一份,自己一份,自己那份可以配辣醬吃;買肉,可以買雞鴨肉、牛羊肉、兔肉和魚肉,能給家裡三隻生物補充蛋白質和脂肪……偶爾再買點內臟,爲貓主子補充維生素,爲人類添加新滋味。

至於時令蔬菜瓜果,則多多益善,可以爲人寵共同提供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人活着,就是要爲母則不吃外賣。」

當然,有時候不想做菜了,就人寵各吃放縱餐,貓貓吃罐頭,人人炫外賣,也是一副母慈子孝。

靠着好好養寵物的當口,貓媽貓爸也把自己重養了一遍。已經有寶媽給自家寶寶也喂狗飯貓飯了,打成糊糊無油無鹽,這不就是寶寶輔食?

不論是白領吃的減脂餐,還是貓狗的鮮飯,還是寶寶輔食,大道至簡,萬法歸一。畢竟,哺乳動物在吃得健康這方面,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說正道減肥法是運動+飲食,三分練七分吃,發自內心熱愛白人飯;那麼邪修減肥法,就是充分動用精神力量。

不過我們讓自己接受健康食物寡淡無味的口感,不單單是爲了減肥。減肥,只是通往健康積極的自我的路上,一個順手牽羊的果實罷了。

所以,健康積極的自我一定是個健身習慣很好的辣妹。因爲是辣妹,所以慢跑開啓新的一天只是因爲「不跑不習慣」,吃雞去掉油脂含量高的雞皮也是因爲「不去不好吃」,每天吃沙拉碗喝蔬菜汁只是源自對大自然的樸素熱愛。

這叫「幻想辣妹法」,所以作爲熱愛素食的健身達人,我大晚上點一杯茉酸奶或者羽衣甘藍果汁不過分吧?

同理的,還有「精神小妹」減肥法。能走路不坐車,能自己做就不吃外賣,每天要進行不限於社會搖、搖花手、抖舞的各種運動,喜歡在公園散步,一走走出十公里……

一言以蔽之,少吃多動、代入角色,誰還不是個coser呢?

管住嘴邁開腿的賽道里,還有人喜歡「演唱會減肥法」。炎熱的夏天,跟着節奏感和一羣人一起蹦蹦跳跳,這是什麼?這簡直就是聚衆有氧啊!而且演唱會結束,腦子裡演唱會的快樂還在佔內存,根本輪不到吃飯的事兒;等到第二天餓的時候再上秤,不知不覺,就會妥妥瘦兩斤……

而「精神欺騙法」,一直是邪修減肥法的主流。該方法的主旨就是嘴在吃減脂餐,但是腦子在吃垃圾食品,同時兼備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快樂。

比如前同事小許每次去健身房前,總要買一份麥當勞開心樂園餐。「不然擼不動鐵,」他說,「而且把牛奶換成礦泉水,正好練累了可以喝一口。開心樂園餐裡面的蘋果和玉米杯都是健康食品。當然,還有玩具。」至於小漢堡和小薯條,不能浪費?那就只能順便吃掉了。

而大多數人應用「麥當勞減肥法」的方式是,每次踏入麥當勞時,總會溫習一遍「生菜健康肉健康麪餅健康,合起來爲什麼是垃圾食品」的網路老梗。再回想一遍「某人每天吃不加醬的板燒/雙吉後成功變瘦」的網路老傳說,還有「麻辣燙不加麻醬不喝湯,不就是水煮菜?」

頭腦靈活的商家爲此推出「減脂麻辣燙」拌醬,只要20塊錢(人民幣,下同)就能收穫一份「貨真價實的水煮菜」。

有的白領盯上了小區門口的中式涼拌菜,寄希望於中式沙拉的美味與健康兼具。然而兜兜轉轉一圈後,白領們發現:吃水煮菜的最大障礙不是味蕾,而是日益空虛的時間和金錢。

通勤一個半小時,再做飯半小時,還是通勤一個半小時再花至少30塊錢點份白人飯?其實,我距離好好吃飯,缺的不僅是時間、金錢,也缺一個理由。

一個一線城市白領的諸多共同點之一,就是搬家換工作後,先摸清附近有什麼外賣……並大概用半個月的時間吃膩。

於是,大多數人最後都會進入一種循環:吃白人飯→白人飯好難吃還是吃麥當勞吧→試試最近流行的曹氏鴨脖→太不健康了,吃白人飯→白人飯好難吃還是點麥當勞吧……

自己做飯也想過,但一頓只做一道菜,吃的時候感覺自己命好苦。一頓做兩菜一湯,放冰箱裡吃一兩天時,就感覺命更苦了。「你爲什麼不做小份菜呢,一次就炒一點,多炒幾道,吃完下頓再做唄。」

當親媽這麼「破解吃飯難題」時,來自東北的北漂小胡很想立即回嘴:「你看我像小份菜嗎?」

在家裡,媽媽會爲了孩子和家人,每頓飯都炒菜、洗碗,但只有小胡一個人在北京時,她不會這麼做,因爲「一個人這麼折騰工夫不值得」。

後來開始養狗,可以說從心理層面上解決了她吃飯難的問題:寵物就像自己的孩子,像另一個人,人是養了孩子才知道如何好好對待自己的。「這究竟是個什麼道理,跟你們這些沒養過寵物的很難形容。」

小胡說,「我加班到晚上9點多回家的時候,打開門發現我家比熊還沒睡,而且瘋狂搖尾巴,興奮地向我撲過來。我知道它等了我整整一天。這時候我才明白什麼是『愛是常覺虧欠』。」

在給寵物變着花樣做飯,看它猛吸三文魚塔塔時,才真正體會到「付出比得到更快樂」,「其實養寵物的人都知道,看毛孩子吃得香,比自己吃得香,香多了。

不論是從實際還是心理上講,狗飯貓飯早就不是剩飯的意思了。經常和貓一起吃飯的張姐表示,質疑理解成爲——邁入貓飯門,都要經歷這個過程。

因爲一開始想到吃動物的飯總會有吃飼料的感覺,好像只有點麻辣燙和韓式炸雞纔不是飼料。後來纔想通,麻辣燙和韓式炸雞是打工人的飼料。辣讓人味蕾麻痹,從而快速攝取能量,糖油混合物令人升糖並分泌多巴胺,暫時忘卻生活煩惱。

而貓飯,蘊含着她對「什麼是健康飲食」的全部理解。它是一種「讓自己吃得葷素搭配、騙自己好好下廚」的方式,寄予着對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所有期待。

「貓飯門」「狗飯門」是一道通往好好吃飯、好好生活的大門。而即便沒有養寵物,一個人也值得好好對待自己。加班回到家,雖然沒有狗狗過來搖尾巴,但其實自己內心也有一條雀躍的小狗。

那個最渴望立即卸下疲憊,享受生活的人,一直是自己。養寵人覺得「虧欠了寵物」,沒有時間陪寵物玩,所以想給寵物做飯。而打工人一直在虧欠自己。

小胡靠着遛狗,順便遛自己增加運動量、試圖每天微信運動量突破1萬5步:「網上不是說嗎,工作了之後就要假裝自己是自己的孩子,給自己無限的愛,接納自己。」

「現在我有點理解我媽爲啥說每次給自己炒幾個小份菜了。雖然我不會那麼做,但是我理解了。」畢竟,人最簡單的幸福,就是那句話: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