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觀察|併購重組持續升溫 產業進階向實向優
A股市場併購重組潮持續升溫,近一週已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披露重組進展,立訊精密、濱海能源、光庫科技等企業均在穩步推進。據統計,今年以來,首次披露併購重組事項的上市公司已突破百家。
伴隨新“國九條”“併購六條”,以及2025年5月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等政策發佈實施,政策邏輯在資本市場加快生根見效。
在政策的明確導向下,傳統產業的整合浪潮加速涌動,以產業邏輯爲核心的整合取代了過去盲目擴張的規模衝動。科技創新賽道的併購重組也呈現出鮮明的產業導向。比如,海光信息吸收合併中科曙光,推動半導體行業強鏈補鏈;北方華創取得芯源微實控權,加快業務協同佈局;華潤集團入主長電科技,着力打造“設計—製造—封測”全鏈條能力。
政策導向的價值在交易環節的效率革新中充分釋放。中鎢高新重組從受理到過會僅50天,“兩船”合併71天快速過審,甘肅能源重組從受理到過會歷時101天……這些案例不僅刷新了市場對審覈效率的認知,更讓優質資產得以快速注入上市公司,爲企業轉型升級贏得先機。
這場政策引導下的併購重組生態重塑,正讓“企業單打獨鬥”加速轉向“多方協同賦能”。創投機構與私募基金的深度介入,讓重組後的企業在資源獲取上實現有效躍升。地方政府也主動作爲,通過強化資金扶持、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專業服務平臺等舉措,爲市場注入更多信心。
從上市公司轉讓控制權以更多聚焦硬科技領域,到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通過併購參與產業整合;從地方政府出臺配套政策助力企業轉型,到估值體系迴歸理性遏制“高溢價埋雷”,市場各方在政策引導下形成了服務實體的共識,產業進階呈現出“向實向優”的特徵。這場生態重構,讓資本褪去浮躁,將在紮根細分領域、推動技術升級過程中,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責編:葉舒筠
校對:呂久彪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