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照相補助落空 藍批卡地方
新竹縣環保局在竹北市設置固定式聲音照相設備,取締噪音車。(本報資料照片)
噪音車擾人安寧,環境部爲擴大執法量能,擬自2026至2029年在全國設置至少600套聲音照相設備,儘管已獲行政院覈定逾15億元經費,環境部明年卻只編列1300萬元行政費用,立委批評環境部做事虎頭蛇尾,拿掉最重要的設置補助,爲了新版《財劃法》卡地方,寧靜家園不該是政治算計的犧牲品。
環境部2021年起推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至今年已購入306套聲音照相設備予各地方政府,去年向行政院提出「智慧宜適家園管理計劃」,擬於未來4年在全國設置至少600套聲音照相設備,今年8月獲行政院覈定。
不過,環境部明年度預算書顯示,該計劃僅編列1300萬元。環境部大氣司說明,1300萬元是策略規畫相關的行政費用,後續將視地方政府需求,向行政院爭取經費。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指出,「智慧宜適家園管理計劃」前身是「強化全國環境檢測智慧轉型計劃」,原本2026年及2027年還要編列1億4875萬4000元,現在卻因《財劃法》補助問題故意不編列這筆預算,還用新計劃搪塞,以行政手段卡地方,拿掉最重要的設置補助,做事虎頭蛇尾。
廖偉翔強調,過往布建全國噪音監測網所需設備,由中央、地方依比例共同出錢,呼籲環境部不應半途而廢,寧靜家園不是口號,更不是政治算計的犧牲品。
另外,根據現行規範,機車噪音超標將處1800至3600元罰鍰,屆期未改善按次處罰,朝野立委認爲現行罰鍰偏低,部分駕駛人反覆違規、無法有效嚇阻,均提案提高罰鍰,改爲最低2400元起跳,至最高3萬6000元,更有提案希望吊扣累犯的車牌牌照、駕駛駕照,今日將送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