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照相爆爭議遭批執法黑箱 新北環保局強調依法救濟

新北市議員劉美芳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接獲大量民衆陳情遭「誤殺」,包括未改裝、原廠排氣管的車輛也收到罰單。(張鎧乙攝)

新北市近年積極推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以打擊噪音車亂象,但民怨隨之升高。國民黨議員劉美芳今(18)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原廠機車也遭誤罰,罰單動輒拖延4至5個月寄達,導致民衆無法回溯現場、無從自證,形同落入「無法救濟」的執法黑洞。對此,環保局澄清,科技執法均依法設置,民衆可掃描罰單QR Code查詢違規證據,並依法提出訴願或行政訴訟,強調保障救濟權益絕非空談。

劉美芳指出,新北市斥資2,873萬元採購聲音照相設備,卻接獲大量民衆陳情遭「誤殺」,包括未改裝、原廠排氣管的車輛也收到罰單。更令人質疑的是,部分民衆收到罰單時已是事發五個月後,現場早無法取證,根本無從申訴。她抨擊:「科技執法若需人工排除多車干擾,那這套系統的科技性何在?又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面對議員質疑,環保局表示,新北市科技執法設置皆依據環境部「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實務運作指引」,且違規認定需經人工審覈排除氣候、車流等干擾因素,需一定行政作業時間。罰單一經寄出,即可透過QR Code查詢事證,並依法提出救濟。

針對民衆關心的標準問題,環保局指出,目前聲音照相設置路段皆提前設置警示告示,若仍違規超速或噪音超標,將依法告發。至於原廠車若未妥善保養,或因急加速等不當駕駛行爲,亦可能超出噪音標準,遭拍攝開罰。環保局進一步補充,自2021年至2025年3月間,新北市共接獲噪音車檢舉33,302件,顯示民衆對噪音干擾有高度關注;同期間裁罰達5,297件,管制成效逐漸浮現。今年3月檢舉件數較去年同期下降36.3%,顯示政策逐步見效。

此外,環保局強調,新北市已於2025年率全國之先完成排氣管認證申請16,940件,佔全國20%,期望從源頭減少改裝噪音車上路,並持續配合中央政策,提升執法精確度與透明度。

對於民間團體建議引進AI聲紋技術與即時分貝顯示系統,環保局表示樂意參考,並將持續與交通部、經濟部等單位合作,優化執法流程與配套機制,在確保市民夜間安寧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保障合法駕駛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