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丨有一種從容叫“首金”

【聲音】

原標題:有一種從容叫“首金”

劉穎餘

最近看到一個專訪,是有關杜麗、龐偉伉儷的,頗有些感想。

杜麗、龐偉都曾是射擊奧運冠軍,目前的工作也沒有離開射擊。杜麗是國家射擊隊手槍項目的領隊,龐偉在河北省體育局射擊中心工作。這對奧運冠軍夫妻聚少離多,但因爲有心愛的射擊項目相伴,他們無怨無悔。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射擊冠軍賽中,他們終於得以團聚。

有趣的是,杜麗、龐偉還都曾獲得中國代表團奧運首金。在此次全國射擊冠軍賽中,8位射擊奧運功勳選手特意組成了一支“首金精神傳承隊”,與新生代的選手們進行跨時代交流。

談到首金,曾拿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首金的龐偉話裡透着樸實與低調:“爭取首金是運動員爲代表團應做的貢獻,作爲運動員而言,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

更爲健談的杜麗則認爲,中國射擊隊已經實現了一種首金精神的傳承。由於賽程的緣故,射擊隊衝擊首金,已經有近40年的歷程。從過去隊員怕去承擔首金的重任,到今天的年輕人敢於去拿首金,時代在變遷,隊員的思想和心態也在變化,“現在的隊員們思想上更開放一些,更敢於去擔當一些,這也是射擊隊首金精神的一種傳承吧”。

以許海峰爲起點,過去11屆夏季奧運會,中國射擊隊一共8次爲中國代表團拿下首金,其中5枚金牌也是當屆奧運會產生的第一枚金牌。

首金很重。按照中國人的說法,萬事開頭難,凡事都要討個好彩頭,所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拔得頭籌”“開門紅”等,顯得尤爲重要。

首金有多重?採訪過奧運會的記者恐怕感受最深。2004年雅典奧運會,因爲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關係到奧運會首金,小小的雅典馬可波羅射擊館混採區被擠得水泄不通,一通採訪下來,首次採訪奧運會的我全身大汗淋漓。那場比賽,22歲的杜麗橫空出世,一舉奪冠。在場的中國記者們也是辛苦並快樂着。

首金很重,但首金也只是一枚金牌。拿下首金,儀式感滿滿,似乎更利於中國代表團爭金奪銀,但相反的例子也並非沒有。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隊首日只收獲1銀3銅,就是不見金牌入賬;2008年北京奧運會,被寄予厚望的杜麗在重壓之下沒能拿到計劃中的首金,但在這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隊分別奪得28枚和48枚金牌,建立了中國軍團參加奧運會的兩個重要里程碑。

可見,首金的意義和重要性更多的是基於心理層面,過分誇大其作用,無論對於代表團和運動員,都只會適得其反。在1996年和2000年兩屆奧運會上連奪射擊男子10米移動靶冠軍的楊凌,一語道破天機,“沒必要去強調首金,其實就是一場比賽,只不過是第一場比賽而已”。

曾經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爲中國“射落”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的許海峰也認爲,隨着中國競技體育實力越來越強大,更需淡化首金,“就像人在吃不飽時,不可能叫他們鍛鍊身體;等吃飽了有點錢了,纔會考慮文明禮儀和健康的生活。對奧運金牌的認識也是這樣,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

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今日的年輕運動員,似乎更能正確看待勝負和金牌,這是時代贈予他們的從容。2024年巴黎奧運會,兩名00後小將黃雨婷、盛李豪氣定神閒、一派輕鬆地拿下首金,不只是爲中國代表團開了好頭,更讓世人看到陽光、自信的中國年輕人應有的樣子。在我看來,後者的意義,或許更重於首金。

在前不久結束的哈爾濱亞冬會上,中國短道隊錯失賽會首金,但隨後其他項目的表現,氣勢如虹,最終中國隊以32金27銀26銅共85枚獎牌的成績位居金牌榜、獎牌榜首位,金牌數、獎牌數均創中國隊參賽歷史新高,且雪上項目金牌數首次反超冰上項目。

力爭首金,已成中國射擊隊的一種精神傳承,這自是不可多得的美好,但當首金變得越來越輕,我們同樣會爲此感到自豪。因爲其背後是時代的進步、中國體育的強大和國人心態的從容自信。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