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協:法規鬆綁與創新監理雙引擎 「健康臺灣」打造生技產業新動能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14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圖/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 14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以「實現健康臺灣願景 前瞻全球生醫市場」爲題的論壇匯聚超過350名臺灣生技產業各界的專業人士。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劉理成表示,過去一年臺灣的新藥開發、CDMO、AI、精準醫療領域均有重大突破,臺灣產業不只是參與全球市場,更開始主導國際合作,創造出新價值。「健康臺灣」政策願景不只是要讓國人活得長,也要活得好,臺灣生技人就像細胞株,穩定、堅韌、兼具高度再生力。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以「健康臺灣願景下的生醫產品發展與監理新趨勢」爲題演講,表示食藥署將會從法規監管者的角度,在把關安全性、有效性、品質一致性的同時,透過專案輔導與多元認證機制加速產業落地,一起將臺灣的生技醫療產品服務推向國際市場。
此外,政府積極促進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推動生醫產業,近年也推出再生醫療法、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等新法,爲生技醫療產業提供法規支持。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更分享關稅匯率衝擊下的臺灣經貿機會與挑戰。王健全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比景氣更詭譎多變」,對等關稅實際是以貿易爲籌碼,藉由提高關稅來解決美國債務問題並迫使他國讓步;預測臺灣在歷經第一波1990年代西進中國、第二波2018年的新南向投資高峰後,將迎來第三波投資熱潮。臺灣若能把半導體、製藥、食品等完整產業鏈移植到美國,如同在美國建立「科學園區延伸版」,不僅能掌握市場先機,也可鞏固臺灣在全球科技與製造體系中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