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斷食餓不死癌細胞!反而更兇狠 營養專家揭肺癌飲食法則
▲臺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右)、輔大營養科學系特聘教授許瑞芬(中)、臺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左)共着《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新書發表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肺癌已經成爲臺灣的新國病,肺癌權威、臺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分享,自己治療肺癌病患最常被問的問題大多和飲食有關,甚至有人以爲「斷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營養專家表示,生酮、低碳、斷食等方式「絕對不會餓死癌細胞」,反而會是自己的細胞先餓死,且癌細胞在險峻環境下還會變得更惡劣,應該均衡飲食、先顧好自己的免疫力,纔有辦法抗癌。
陳晉興攜手輔大營養科學系特聘教授許瑞芬、臺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肺癌治療與精準營養」一書,提供病人蔘考。陳晉興今日於新書發表會致詞表示,肺癌在國內有三項第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健保花費。發生人數方面,每年新增1.7萬人罹病,且持續上升,但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爲國內提供肺癌篩檢找出早期病患;肺癌死亡人數每年超過萬人,但趨勢已稍有平緩跡象。
陳晉興分享,自己在治療病人時,大家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我可以喝咖啡嗎?」、「可以喝茶嗎?」、「我可以吃甜食嗎?」、「吃什麼可以預防肺癌?」、「什麼東西不能吃?」而抗癌之路就像跑馬拉松,一定要吃對、吃好,要有充足體力和良好免疫力,才能應對起伏病期和辛苦治療。
▲臺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左三)希望協助肺癌患者抗癌、健康飲食,和營養專家一起撰寫《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致詞提到,許多癌症病人誤認罹癌後不宜過多營養「要把癌細胞餓死」,實際上癌細胞還沒被餓死,病人就先被餓死了。從正確的營養觀念下手,纔是治療之道。本身是陳晉興治療患者的副總統陳建仁也到場分享,許多民衆罹癌後都會煮各種料理補身體,只要蛋白質含量高,對恢復就有幫助。
均衡的飲食型態是抗癌關鍵!許瑞芬在書中提到,腫瘤細胞爲了快速增生,會大量吸收葡萄糖產生能量,導致有不吃糖可以餓死癌細胞的說法,還有人提倡用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來阻斷癌細胞利用葡萄糖快速增生,延緩腫瘤生長。
許瑞芬在座談活動中直言,低碳、生酮絕對不會餓死癌細胞,癌細胞具有一項特質,越是給它險峻的環境,就會變異的更惡劣,應該要顧好的是自己本體的免疫力、細胞,纔有和癌細胞打仗的戰鬥力。
很多人害怕被診斷肺癌就是等死。陳晉興指出,現在肺癌已經是可以預防、治療,早期肺癌甚至可以根治,陳建仁就是他最好的招牌。他指出,第四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5%,若爲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則可高達95%,所以高危險羣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改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