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殺手》殺手世界的孤寂與守護 冷冽外表下的人性微光
鴻聯國際/提供
韓國導演閔奎東這次帶來的《聖母殺手》,改編自具竝模小說《파과》,表面看來是場關於殺手之間的宿命對決,實際卻埋藏着人性與情感的悄聲迴音。電影聚焦於傳奇殺手「爪角」(李慧英 飾)與新銳殺手「鬥牛」(金聖喆 飾)之間的交錯命運,角色皆不多言,卻個性鮮明,各懷創傷。
故事起於一則殺手界的潛規則「不能擁有想守護之物」。當年立下誓言的「爪角」,卻在受傷之際遇上獸醫,原本封閉的內心逐漸鬆動,連帶讓觀衆看見她冷血外表下尚存的柔軟。這份轉變,不只點燃了與斗牛之間的衝突,也讓整部電影多了份掙扎與詩意。
鴻聯國際/提供
片中動作戲編排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李慧英年過60,卻仍在鏡頭前揮刀翻身、對打奔跑,毫無違和。有人說這是韓版的「女版約翰・威克」,但其實《聖母殺手》更內斂,更多情緒留白。打鬥不單是爽片橋段,更像是角色之間情感矛盾的具象延伸。
金聖喆飾演的鬥牛一角,則展現出年輕殺手的衝動與迷惘。他不是純粹的反派,也非正義的執行者,而是揹負過往創傷、渴望認同與目標的漂泊者。當「爪角」成了他的投射與挑戰對象,師徒情感變成殺機伏藏的暗潮,也讓兩人之間的對峙更具張力。
儘管電影有些段落節奏偏慢,特別是中後段轉場與時間線略顯跳躍,劇情鋪陳也非人人買單,但那股壓抑感與角色之間的空氣張力,仍讓人不自覺沉入其中。像是「爪角」與獸醫相處的幾場戲,幾乎沒有過多對白,卻透過眼神與沉默傳遞出她逐漸鬆動的內心,而「鬥牛」與爪角的糾纏之中,情緒逐步走向崩潰。這些細膩安排,讓觀衆在殺戮之外,看見角色各自的人性斷面。
鴻聯國際/提供
《聖母殺手》不見得是一部大衆取向的動作爽片,卻提供了一種另類觀看殺手故事的視角。當殺手不再只是冷血的機器,而是會受傷、會猶疑,甚至在槍火與刀鋒之外,還想抓住些什麼...過往回憶的溫暖,讓那些打鬥之間的空白,才真正有了溫度與重量。
◎本文內容已獲 若鯨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